历史上吹到蒙古国的台风(蒙古国刮风)
年7月下旬,台风“烟花”肆虐我国东南沿海,东京奥运会受疫情影响推迟一年后艰难开幕,让人联想起年前那场影响历史的“神风”故事。
世纪年代,忽必烈在击败同母兄弟蒙哥之后,夺得大元帝国皇帝和蒙古大汗之位,继续发扬圣德文武神功(忽必烈谥号),接连降服大理,进攻南宋,准备一举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同时,铁木真的子孙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先后分裂成举世闻名的四大汗国,包括察合台汗国(今新疆西部、中亚南部)、窝阔台汗国(今新疆北部、哈萨克斯坦东部)、钦察汗国(今东欧平原)、伊尔汗国(今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地区)。忽必烈向西发展受限,于是把眼光扫向了东亚的东方和南方,自年代起,其先后发动了征伐日本、缅甸、占城、安南、爪哇等五次大规模战争。
第一个列入计划的就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年,元帝国完全征服了朝鲜半岛的高丽王国,听说在东方的大海上,有一个日本帝国,可是因为连年征战,倭人政府早与中原政府失去往来。年,在高丽人赵彝的建议下,岁的忽必烈向岛国派出使者,令其效法高丽来朝进贡,以通两国之好,否则将至用兵。元朝政府派兵部侍郎黑的为正史,礼部侍郎殷弘为副使,取道高丽出使日本,没有到达日本本土。第二年6月,忽必烈再派黑的率队出使日本,让高丽国王派人护送。高丽王先派了手下潘阜去日本打了前站,一登陆就被日本人拘禁六个月。年9月,元朝使者黑的与殷弘带着忽必烈签发的国书抵达日本马岛,日本方面拒绝接纳,黑的等人只好抓了两个日本渔民回国复命。
忽必烈通过这两个渔民了解到日本的一些情况,年6月,大汗让这两个日本人回国,并让他们带去一封以大元帝国中书省名义写给日本政府的书信,二人回国后,便入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当时日本龟山天皇在位,根本不知道蒙古帝国和元朝皇帝,对这种来历不明的使节,态度非常冷淡。这种不予理会的态度,让屡战屡捷、纵横东西的蒙古大汗颇为不快,决定对日本方面动武,要用蒙古人的马鞭让日本人尝尝不听话的滋味。
年3月,忽必烈派遣兵团人(包括屯田军、女真军以及水军),高丽军人,战舰艘,以蒙古大将凤州经略使忻都为东征都元帅、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为右副元帅、汉将刘复享为左副元帅率领下,经朝鲜半岛合浦港出发,越过朝鲜海峡,攻占日本对马岛,成功在日本肥前沿海登陆。
在战争初期,元军攻入日本一歧岛等岛屿,日本方面集结万人进行顽强抵抗,双方展开激战,均死伤严重。后来元军后勤补给匮乏,箭矢等作战装备用尽,只好撤兵回国。
这次作战虽然未能取得成功,也带回了关于进攻日本的诸多信息,增强了忽必烈再次进攻日本的信心。
年,崖山之战,蒙古大将张弘范攻灭已经逃到海上的南宋政府,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年2月,刚刚统一中国的忽必烈听说前往日本的使臣礼部侍郎杜世忠一行被日本人杀害,龙颜大怒,决心准备第二次东征日本。
年春,忽必烈决定在高丽首都开京设立征东行省,以诸王阿剌罕为右丞相,也就是担任征东军团总司令,高丽国王王賰为左丞相,范文虎、忻都、洪荼丘并为右丞,李庭为左丞,分南北两路同时向日本进军,准备在对马岛上会师。
随后,忻都、洪荼丘率4万兵马经高丽合浦渡海,阿剌罕、南宋降将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南宋降卒)十万由定海、庆元(浙江宁波)等处扬帆渡海。
如果忽必烈仔细看过范文虎的履历,他一定不会让其担当一方主帅。范文虎名如其人,一只文弱的老虎,经常在逃跑赛中勇夺第一名。在十年前元军进攻襄阳的时候,范文虎按照宰相贾似道的授意,从中牵制主帅李庭芝,每日携美女“走马击球为乐”。张贵与范文虎约定在龙尾洲两面夹攻元军,范文虎以“风雨惊疑”违约,向后方跑了里屯军观望,致使张贵战败被杀。襄阳失陷,退赛逃跑的范文虎在贾似道的保护下,降为安庆知府。
后蒙古军在大将伯彦的率领下,攻陷鄂州(武汉),顺长江东流而下,南宋朝廷全体官员和太学生一致要求贾似道亲征,贾似道无奈之下,只好前往芜湖进行指挥战斗,同时任命范文虎为诸军都统,守卫安庆。年,蒙古军队逼近安庆,范文虎魂不附体,开城投降,南宋失去了最后一道长江防线。可以说对上谄媚,打仗敷衍,是范文虎在南宋官场混事的法宝,这样的将军统帅一支汉人组成的降军渡海进攻日本,结果可想而知。
范文虎虽然打仗遇强则弱、遇弱也不强,但争功之心还是有的。两路大军在对马岛上会师后,主帅阿剌罕因生病去世,忽必烈命令中书省右丞阿塔海前往接替其统帅职务。范文虎贪图功名,试图以征服日本为元朝大汗献上投名状,他没等阿塔海到达,就匆忙命令军队从日本长崎北边的平壶岛登陆。
日本方面第一次遇到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又听说蒙古人屠城的传闻。一面组织全国之力进行顽强抵抗,一面在全国宗教场所祈祷上天保佑。在战斗初期,东征军占了上风。7月底,南北两支军队进驻鹰岛,准备对日本九州发起总攻。日本方面惊慌失措,弹丸之地朝不保夕。8月1日夜,巨大的台风不期而至,海上风浪大作、暴雨倾盆,艘战舰瞬间变成了大自然的玩具,船只之间像鸡蛋壳一样激烈碰撞,木板散入大海,数万士兵生命瞬间被海洋吞噬,葬身鱼腹。
台风历经四天,8月5日,范文虎发现已无法收拾残局,于是乎,逃跑的神经惯性再一次发挥作用,自己偷偷带领一些高级将领,乘着残留的几艘战舰,悄悄逃走。其余已经登陆的数万军队发现他们的统帅已经开溜之后,欲哭无泪。他们临时组织起来,推荐一位张百户作为首领,准备伐木作舟,逃回老家。与此同时,日本方面发现了战争局面出现了反转,一起向元军攻杀。8月7日,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元军箭尽粮绝,六、七万人被杀,两、三万人被俘。8月9日,被俘人员被驱赶到八角岛,凡是蒙古人、高丽人、汉人(中国北方人)全部被杀,只留下南人(中国南方人)充作奴隶。登陆日本的十余万军队中,只有三个幸运儿乘着破烂的鱼舟,漂回中国。
范文虎在逃回中国后,发挥了一贯的撒谎本领,向忽必烈报告说:“军队到了日本,准备进攻的时候,风暴把船只摧毁,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重整旗鼓准备按原计划行事,有厉德彪、王国佐等个别将领不停指挥,贪生怕死,率先撤退,大军只好跟随,全体战士已经回到合浦港解散,各自回乡。”范文虎所说的将领早已消失在异国他乡,自然是死无对证。过了一段时间,漂流回国的三个幸运儿向忽必烈报告了真相,范文虎被革职查办。
从此以后,日本人每每提起此次台风,便会顶礼膜拜,称之为“神风”。在二战期间,为了挽回最后的败局,军国主义者组建自杀飞机编队,命名“神风特攻队”,对美军舰队进行自杀式攻击,希望神风第二次降临,可惜神风威力不在,二战以日本投降结束。
令人吊诡的是忽必烈对此事东征失败的态度,仅仅是对范文虎撤职了事,并没有追究其他责任,引得千百年间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忽必烈借攻伐日本之机,消灭南宋有生力量。据史料记载,南北两路大军临行前,忽必烈以“此间不悉彼中事宜”为由,命令元军统帅自行机动处理一切军务。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包含了哪些内容?在范文虎逃走前夕,部将张禧曾经劝他:“士卒溺死者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不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建议他学一学西楚霸王项羽,在大部分船只被摧毁的情况下,背水一战,绝地反击,说不定能够起死回生,成就历史伟业。然而范文虎却说:“还朝问罪,我辈当之!”。这句话仿佛拿准了忽必烈的脉搏,自信元朝政府不会对其严厉惩罚。
事实上,此次东征日本,十万投降的江南军一部分丧生在汹涌的大海之中,剩余被抛弃在日本海岛,几乎全军覆灭,客观上确实达到了不杀降而降人自消的目的。还有人进一步分析,即使东征军队取得胜利,这一支军队也将留在日本诸岛,作为元朝政府的屯田军团永驻海外,不能与南宋遗民形成抗元合力。
另一种说法认为余艘战舰被台风摧毁,非天灾而是人祸。史书记载:“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大汗要攻日本,把主要的作战和后勤任务派给了汉人和高丽人。负责和造船和运粮的汉人、高丽人都是亡国后的遗民,对元政府有抵抗情绪,加上时间紧,任务重,这些被抓壮丁的劳工自然是敷衍了事,战船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发表过一篇文章,考古学家通过研究蒙古战舰遗骸,发现这些战舰质量低劣、做工粗糙,自然无法抵御台风,最终得出东征败于“豆腐渣工程”的结论。
还有人从军事角度对此次东征失败作出分析,指出元朝政府生长在蒙古大草原,不习水战,没有将领熟悉海洋气候,也没有对台风做过深入研究。东征军队混杂了蒙古人、高丽人、汉人等多个民族,以投降的高丽和南宋军队为主,几方官僚相互推诿敷衍、配合不畅,异族士兵向心力不强,不愿意给蒙古人卖命,自然没有必胜的决心和勇气。在出发的时候,有人建议给东征军队配备马匹和火炮,被忽必烈拒绝,从战术角度看,如果登陆部队有着巨炮掩护,至少可以坚持到新的军舰造成。
斯人已逝,台风再来,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体育竞技成为和平年代的另一种形式的战争。千百年来,关于这场台风的来龙去脉一直传闻坊间,事实上,这场台风既不“神”,也不“疯”,只不过是特殊背景下元朝统治者掀起的一朵历史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