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箭名(箭在弦上箭的介绍)
箭在弦上
■徐从余 王林声
那年,某新型火箭炮正式列装连队,全连上下无不欢呼雀跃。历史上,二连是首批列装“喀秋莎”火炮的建制连队,如今又成为配发新型火箭炮的连队,全连官兵铆足了劲儿要大干一场。
老兵席远对我讲述新装备列装时的情景,眼睛突然变得亮亮的。他说,新装备一到,大家都跑到车库,围着新装备,心里的兴奋劲就别提了。
突然,连长一声令下“集合”,大家齐刷刷地朝着新装备迅速列队。连长目光灼灼地望着官兵,指着身后的装备,撂下“狠话”:“大家日思夜盼的火箭炮就摆在那儿,开过来不是给大家看的,能不能驯服它,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官兵冷静下来,心里深知纵使过去对老装备轻车熟路,但面对新装备,所有操作都需要重新学习。随后的日子里,全连官兵争分夺秒地投入学习研究中,围绕新装备运用掀起了一阵阵“头脑风暴”。连队俱乐部里经常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围在一起热火朝天地研读装备说明书、讨论技术性能。
3个月后,验证实弹射击效能的时刻到了!
4月的大漠仍是一片荒凉,肆虐的风裹着黄沙从戈壁尽头席卷过来。可连队官兵的心仿佛被点燃了,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在演练场上检验训练成果。
夜幕降临,戈壁滩上狂风渐息。连长带着各班班长进行最后的准备,炮手、操作员从车辆底盘到电台天线,一遍遍地进行校验。大家心里清楚,成败在此一举,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确保无误。
战车的轰鸣刺破黎明,各炮快速占领阵地。二连官兵“拉弓引箭”,数枚火箭弹昂首待发。
“放!”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道道火光划破夜空,火箭弹喷射着尾焰呼啸出膛。
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显示:炮弹精确命中目标区域,打击取得预期效果。可不久后,指挥部传来评估指令:虽然首发命中目标,但火力反应时间过长,不符合战斗标准。
做不到听令即打,就会贻误战机。首战失利让大家心急如焚,该学的都学了,该练的都练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官兵迅速进行复盘推演,现场联系专家咨询,最后发现不是练得不到位,而是方法路子跑偏了:手中握着新装备,操作流程却没有完全摆脱老思路,就算练到极致,也只能是“过去式”。接下来,二连通过逐项优化射击准备流程,在后续任务中火力反应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经此一役,连队官兵大受启发:新装备只有加载新观念,才能形成新质战斗力。“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他们趁热打铁,进一步向实战靠拢。
5月的海滨,艳阳高照。某野外训练场硝烟弥漫,一场检验考核拉开帷幕。
这是连队首次遂行长途跨越机动任务,陌生的战场环境给指挥员决策带来更多未知的考验。抵达预定疏散地域时已是傍晚,就在连长准备下令展开疏散隐蔽时,几滴落在车窗上的雨点引起了他的警觉。当前阵地土质松软,一旦雨势过大,很有可能造成车辆装备机动困难,影响下一步行动。短暂碰头后,连队党支部果断决定:立即重新调整疏散地域。
待重新勘选疏散地域、完成构工伪装,雨势渐渐大了。此时上级督查组传来特情通报:当前阵地难以有效防范空中侦察,须立即转移至隐蔽待机地域。
经过一天的长途机动和占领阵地,官兵几乎一夜未眠,体力已近极限。炮位掩体刚刚挖好、埋设完毕,帐篷才支起来没多久……再次转移意味着一切都要推倒重来。短暂沉默过后,党支部“一班人”态度坚决:“马上再次转移!”连队迅速进入分秒必争的战斗状态。
两次转移阵地,两次严峻考验。每一次转移,都让伪装、配置向实战标准更靠近一步。当最后一片伪装网边缘被仔细固定,远远望去,二连的工事已与周围的山林沟壑完美融合。
晨曦微露,海面渐渐亮了。海风轻拂,带来了些许凉意,也渲染着考核在即的紧张氛围。隐于山林间的火箭炮引弓待发,只等着号令打破宁静的刹那……
(本文选自年6月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
编辑:刘妍
主编:张诗梦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