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手机免费观看全集(卫子夫 免费观看全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六六鳞
编辑 | 六六鳞
《——【·前言·】——》
汉武帝刘彻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卫子夫,这个从歌女出身的平民女子,陪伴了皇帝近五十年。可就是这个曾经的心头肉,最后却被汉武帝逼得自杀身亡。从万千宠爱到厌恶至极,从皇后到罪人,卫子夫的人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汉武帝的态度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表面上看是巫蛊之祸,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就埋下了祸根。
歌女变皇后的奇迹
建元二年春,十八岁的汉武帝心情不好。登基三年了,朝政被窦太皇太后控制,连选个妃子都要看老太太脸色。更糟糕的是,皇后陈阿娇娇蛮任性,经常给汉武帝脸色看。
这天,汉武帝到平阳公主府做客。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看弟弟郁闷,特意安排了一场歌舞表演。
卫子夫就在这时候出现了。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容貌秀丽,歌声婉转,最关键的是性格温柔,与陈阿娇形成鲜明对比。汉武帝一见钟情,当场就要带走卫子夫。
平阳公主有些为难。卫子夫只是府里的歌女,身份低微,怎么能配得上皇帝?可汉武帝态度坚决,平阳公主只好同意。
卫子夫进宫后,汉武帝对她宠爱有加。这种宠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心实意的喜欢。汉武帝发现卫子夫不仅美貌,更重要的是善解人意,从不给皇帝添麻烦。
元光六年,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皇长子刘据。这个孩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卫子夫的命运。汉武帝立刻册封卫子夫为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
可陈阿娇坐不住了。这个从小被称为金屋藏娇的女人,绝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分走皇帝的宠爱。陈阿娇开始动用各种手段打压卫子夫,甚至请来女巫诅咒。
汉武帝对陈阿娇的行为越来越反感。一个是温柔体贴的卫子夫,一个是刁蛮跋扈的陈阿娇,选择并不困难。元朔元年,汉武帝废掉陈阿娇,立卫子夫为皇后。
卫子夫的封后典礼极其盛大。这个出身卑微的歌女,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创造了汉朝历史上的奇迹。更重要的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也开始受到重用,被任命为侍中。
卫青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元光六年,匈奴南下侵犯上谷,卫青率军迎击,首战告捷。这次胜利不仅为汉朝挽回了面子,也为卫氏家族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卫子夫给了自己儿子,卫青给了自己胜利,卫氏一门真是福星。从此,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更加深厚,两人的关系达到了蜜月期。
可没有人想到,这种完美的组合中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卫氏家族的崛起速度太快,权势增长太猛,迟早会引起汉武帝的警觉。
外戚势力的膨胀
元朔二年,卫青再次出征匈奴,这次战果更加辉煌。卫青不仅收复了河套地区,还俘获匈奴王室成员多人。汉武帝龙颜大悦,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户。
卫青的成功带动了整个卫氏家族的兴起。卫子夫的另一个弟弟卫步、卫广也被封侯,连卫青的儿子们都得到重用。短短几年间,卫氏从平民一跃成为汉朝最显赫的外戚家族。
更厉害的是霍去病的横空出世。这个卫子夫姐姐的儿子,年仅十八岁就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元狩二年春,霍去病率军深入河西走廊,大破匈奴,斩杀敌军八千余人。
这次胜利的意义重大。河西走廊是匈奴与西域各国联系的重要通道,汉军占领此地等于切断了匈奴的一条臂膀。汉武帝激动得彻夜难眠,立即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四年,汉匈之间爆发了决定性的漠北大战。卫青、霍去病分兵两路,深入匈奴腹地。这一战彻底打垮了匈奴主力,匈奴单于远遁漠北,再也不敢南下。
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同时任命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一个家族出了两个大司马,这在汉朝历史上绝无仅有。卫氏家族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可权势的膨胀也带来了危险。朝中大臣开始议论纷纷,认为卫氏外戚权力过大,有威胁皇权的风险。一些老臣私下里提醒汉武帝,要防范外戚专权。
汉武帝表面上不以为意,内心却开始有了警觉。卫青手握兵权,霍去病威名赫赫,卫子夫母仪天下,太子刘据又是卫氏外孙。如果任由卫氏发展下去,汉朝岂不是要变成卫朝?
这种担心在元狩六年霍去病突然病逝后暂时缓解。霍去病年仅二十四岁就英年早逝,卫氏失去了最重要的军事支柱。可汉武帝的警觉并没有完全消除,反而开始寻找平衡卫氏势力的方法。
太初元年,汉武帝册立李夫人为贵妃。这个绝世美女不仅容貌出众,更重要的是出身低微,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宠爱,让卫子夫第一次感到了危机。
李夫人很快为汉武帝生下儿子刘髆。汉武帝立即封刘髆为昌邑王,规格之高几乎与太子刘据相当。这个举动让卫子夫彻底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
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太始三年,卫青病逝。这个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死前已经被汉武帝冷落了好几年。卫青的死标志着卫氏军事势力的终结,也预示着卫子夫好日子的结束。
宠爱的转移与猜忌的萌芽
征和二年,年过六十的汉武帝又有了新宠:钩弋夫人赵婕妤。这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很快为汉武帝生下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对这个老来子宠爱有加,甚至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卫子夫这时已经五十多岁,年老色衰,再也无法与年轻貌美的钩弋夫人相比。更要命的是,太子刘据也让汉武帝越来越不满意。这个四十多岁的太子性格仁厚,喜欢儒学,与崇尚武功的汉武帝理念不合。
汉武帝开始频繁批评太子,认为刘据过于软弱,不适合做皇帝。宫中传言四起,说汉武帝要废掉刘据,改立刘弗陵为太子。卫子夫母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这种微妙的变化被朝中的政治投机者敏锐地察觉到了。江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官,通过告发宗室罪行得到汉武帝赏识,逐渐成为皇帝的心腹。
江充很清楚,汉武帝对卫氏已经失去信任。如果能够找到机会打击太子,不仅能够讨好皇帝,还能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政治利益。江充开始暗中收集太子的各种罪证。
征和元年,汉武帝身体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年老的皇帝开始疑神疑鬼,怀疑有人在用巫术诅咒自己。江充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请求调查巫蛊案。
巫蛊案一开始只是针对一些小人物,可江充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逐步试探汉武帝的态度后,江充发现皇帝对太子的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于是,江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诬陷太子。
征和二年七月,江充率领胡巫挖掘太子宫,声称要搜查巫蛊用品。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太子刘据。作为储君,太子宫是禁地,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搜查。江充的行为等于是在羞辱太子。
刘据忍无可忍,派人捉拿江充。江充在逃跑过程中被杀死,巫蛊案迅速升级为政治事件。太子杀死钦差大臣,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大罪。
消息传到甘泉宫,汉武帝勃然大怒。在皇帝看来,太子的行为就是造反。汉武帝立即下令,派遣丞相刘屈氂率军镇压太子。
太子刘据走投无路,只能起兵自保。可太子哪里是皇帝的对手?几天激战后,太子兵败,在湖县自杀身亡。卫子夫因为无法自证清白,也在椒房殿自杀。
一场巫蛊案,彻底摧毁了卫氏家族。卫子夫从皇后变成罪人,太子从储君变成叛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瞬间化为乌有。
悲剧的根源与帝王的无情
卫子夫死后两年,汉武帝终于醒悟过来。皇帝派人彻查巫蛊案,发现整个事件都是江充一手策划的阴谋。愤怒的汉武帝下令族诛江充全家,为太子平反昭雪。
可一切都太晚了。卫子夫已死,太子已亡,再多的平反也无法挽回生命。汉武帝在后悔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两年,征和四年郁郁而终。
回顾汉武帝与卫子夫的关系变化,表面上看是巫蛊案导致的悲剧,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就埋下了祸根。这个祸根就是外戚势力的过度膨胀。
汉武帝最初宠爱卫子夫,是真心实意的喜欢。可随着卫氏家族权势的增长,这种喜欢逐渐变质。卫青、霍去病的赫赫军功,让汉武帝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汉朝有了这样的名将,担心的是卫氏势力是否会威胁皇权。
帝王之术的核心就是平衡。任何一个家族的势力过大,都会引起皇帝的警觉。卫氏家族的问题不在于不忠,而在于太强。即便卫青、霍去病再忠诚,汉武帝也不能容忍一个家族长期掌握军政大权。
汉武帝后来宠爱李夫人、钩弋夫人,表面上是移情别恋,实际上是在寻找新的政治平衡。李夫人出身低微,钩弋夫人没有强大背景,她们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太子刘据的悲剧也源于此。作为卫氏外孙,刘据天然就带有外戚色彩。随着汉武帝对卫氏家族越来越不信任,太子的地位也越来越不稳固。
江充敢于诬陷太子,正是看准了汉武帝的这种心理。皇帝虽然没有公开表态,可对太子的不满已经人尽皆知。江充不过是顺势而为,充当了汉武帝的刀子。
最残酷的是,汉武帝到死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便为太子平反,汉武帝考虑的也是政治影响,而不是对卫子夫母子的愧疚。在帝王眼中,任何人都是可以牺牲的棋子,包括最亲近的人。
卫子夫的一生就是一个完美的悲剧。从歌女到皇后,从宠妃到弃妇,从母仪天下到自杀身亡,她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起伏。可最讽刺的是,卫子夫的悲剧并非源于她的错误,而是源于帝王的多疑和权力的逻辑。
在皇权面前,任何感情都是脆弱的。汉武帝可以为了卫子夫废掉陈阿娇,同样可以为了权力平衡抛弃卫子夫。这就是帝王之家的残酷真相:没有永远的宠爱,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