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知识 > 正文内容

绝路逢生大结局(绝路逢生结局如何)

fudankw2个月前 (07-24)文章知识3
张译木《绝路逢生》今晚即将热血收官 白丽俘获观众好评再掀话题

我的母亲,与天下的母亲一样,都具有勤劳、善良、慈爱、贤惠的品行。天下写母亲的文字大致都会在这八个字麾下汇集。

内容雷同难免人云亦云,文章浩瀚如星辰也难免千篇一律;用“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来描写母亲们的千姿百态,怀念的情感、色彩逊色不说,怀念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怎样把怀念自己母亲的文章写的情有独钟,让母亲特有的风采跃然纸上?怎样把我怀念母亲的情感与母亲的性格特征调和成感人的色彩?确实不是件易事。

我母亲的脾气秉性应该是“色彩”的基调,那她的脾气秉性有什么特色呢?

斟酌了许久,我觉得母亲的独特之处,可能就是接人待物的谦卑。

她的这种谦卑,是骨子里透出来的谦卑,对人不论尊贵卑贱的谦卑,对男女老幼都不打折扣的谦卑。

她这种谦卑不是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后的无可奈何;更不是忍气吞声和万般无奈的应酬,而是下意识的行为“规范”,是她的脾气秉性。

找到独特之处后,并没有下笔如有神。八年来,数次提笔写母亲,虽然次次“思如泉涌”,但一直形不成文章,瓶颈就在于始终琢磨不透母亲谦卑心态的根源。

脾气秉性是灵魂的外在表像,是人安身立命的筋骨。写人物没了形状和筋骨,就像没有主线散落于地的珍珠,颗颗珍贵但难成物件。

谦卑源于基因?我观察琢磨了良久,理由不充分。天生性格懦弱?母亲一生刚强且责任感极强,懦弱是对母亲的亵渎。男尊女卑的影响?母亲有文化,属于新时代的女性。书中的熏陶?母亲爱读书不假,但都是《红楼梦》、《西厢记》、《一千零一夜》等一类闲书,归为熏陶有些牵强。所以,写母亲时,虽然文思犹如钱塘江的潮水汹涌澎湃,但波涛滚滚中难寻源头。我没有起笔的“线头”。

为捣出线头,母亲的音容笑貌就常在脑子里浮现。她谦卑的行踪竟无处不在。

母亲的谦卑有时令人莫名其妙。譬如遇到拾垃圾的老头坐在潮湿的地上,她也要叮嘱人家:“您老垫块纸盒子坐着,这样会做病的”。人家要是搭话,母亲还要驻足解释一番。常令跟在边上的我们很费解。

逢人寒暄打招呼时,她谦卑的姿态,主动、热情、真诚的问候常令人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后的舒服和温馨。彼此一天的劳累、昨夜的烦恼、焦虑的心神,甚至误解和隔阂,仿佛在母亲谦卑的姿态下都逃之夭夭了。

浮现母亲谦卑秉性的还有出外就餐的场景。

不论到大小餐馆,她不但对服务员态度谦和,还帮忙收拾眼前的碗碟和擦拭台面。

小时候,国营饭馆小且工作效率低。母亲坐下后就开始收拾眼前的碗碟,并找点东西擦拭桌子。吃完饭也是如此。当服务员来收拾时她还要连声说:“谢谢,谢谢你啊”。看着服务员困惑的表情,我们孩子常对母亲说:“他应该谢谢您”。

母亲这一习惯秉承了一生。晚年,她患阿特兹海默症后期,在家或外出吃饭时依然如此,下意识地、习惯成自然地收拾碗筷、擦拭桌面,且嘴里依然念叨着:“谢谢,谢谢你啊”。只是脸上的笑容变得木纳,真挚的目光已经茫然。

母亲偶遇名人大腕,交流时显露出的谦卑既从容、淡定又真挚、坦诚。她此时的语气、态度与拾垃圾者的谦和如出一辙。

母亲的谦卑还体现在居家过日子上。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家人们没有把责任归结于收入减少,负担加重,而是推给了母亲的“不会过”或“手大”。她竟笑呵呵地笑纳了。

母亲生性乐观,面对“责难”她便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挂在嘴边解闷儿。但家人们有时还是“不依不饶”。她窘迫后,也会委屈、发脾气甚至“撂挑子”。

母亲的“不会过”,在家里家外被“认同”后,家里生活捉襟见肘时,她便常带愧色。母亲的工资元,在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城确实不算高,但也不算低。按理儿说双职工带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应该更宽裕一点,找原因挖根源吧。

“上有老下有小”算一条吗?有“小”自然不假,“老的”都儿女成群,且不乏自食其力者,能算一整条理由吗?接着找。

母亲自幼成长在城镇,不会做针线活儿,这应该算一条。你想想,买一件成衣多少钱?做件衣裳能省多少钱?

捉襟见肘的“因素”找到了,立即整改。添设备(缝纫机),学手艺(到街坊家)。先从孩子的衣裳做起。一件件衣服“下线”了,但不是袖短,就是“大襟”翘翘的,穿着不舒服还在其次,关键是太难看。整改效果引得家里上下都不乐意,母亲也有了畏难情绪,这项改革就不了了之了。缝纫机的功能也变成了小书桌。

别的原因有没有呢?母亲对我老家的人情有独钟,不因别的,就在乎他们的淳朴忠厚,她对他(她)们格外上心。

老家的兄弟姐妹们交朋友、结婚,大家都要去北京看看二婶。遇到老家盖房、修房,母亲也要“搭把手”。遇到灾荒和有人患病母亲更要义不容辞的接济。总之,母亲对亲戚们的求助没见说过二话,也没见过拒绝。“无底洞”被发现后“家里、家外”都给母亲出主意,她则用“那多难为情呀”的言辞婉拒了。

俗话说:“男人是个耙子,女人是个匣子”。家人们总觉得母亲的匣子有点漏。

“手大”是母亲的风格。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发烧不退,在北三里屯门诊部观察。临床是个肝癌晚期的郊区老人。老人陪住的闺女整天哭哭啼啼。母亲知道她几天没正经吃饭后,与家人商量说:“咱送五块钱吧?”家人说:“两块吧,孩子的医药费还没结呢”。并递给母亲两块钱。

早已攥在母亲手里的五块,与家人递给的两块钱,一黄、一绿很分明。母亲犹豫了片刻,还是把黄色的五元钱递给了老人的闺女。回头跟我们说:“咱们有单位拆借,跟她聊过,她们是真没辙。”

“手大”还表现在母亲有句口头禅“穷家富路”上。孩子们“小到春游,大到出差、出国,母亲都说这句话且身体力行。

记得当年我们都是夜间去朝阳医院看急诊,回程基本是打车。朝阳医院北门有个出租点,东欧的华沙(或胜利)牌轿车,到北十九楼楼下是一块二,我记得很清楚。回到家里父母彼此间的第一句话就是:“车费比医药费还贵”。年代的一块二能让全家在外饱餐一顿。

凌晨没有公交车,打车在情理之中,不算框外,“手大”还说得过去。但有些“手大”就让我们匪夷所思了。

六十年代,我家去饭馆吃饭的机会不多,一个月轮不上二次。饭菜很简单,至今我对吃得什么还能倒背如流:木须肉、古老肉、溜肝尖或包子、肉饼外加一碗馄炖。

东四十字路口有一家当年卖肉饼,后来卖烧麦的小吃店,是我家周日偶尔光顾的地方。

一个周日,一家人从北海公园赶去东四路口吃肉饼。母亲进店坐下后依然先对碗碟、桌面“谦卑”一番,再对来收拾的服务员说谢谢。当她发现店的角落里还有三几个“捡饭者”时,她同样也跟人家微笑、点头。捡饭者们见母亲“面善”便围拢在我们桌边,虎视眈眈地盯着桌上的肉饼。

虽然这顿饭吃得有如芒在背般的不爽,但饥肠辘辘的肠胃依然把桌上的肉饼和馄炖风卷残云般地收纳了。

母亲看看“虎视眈眈”的目光蜕变成黯淡失望的眼神时,她转身到柜台又买了份肉饼,放在桌上后就招呼我们赶紧走。临出店门时我回头看看,桌上的肉饼已被捡饭者”们风卷残云了。

回忆、浮现了母亲一堆的“谦卑”,但还是没寻觅到其源头。也许其源泉来自于她的宽容和豁达?

年代初,父亲主管一个小行业的组织、人事工作。当年家里可谓是“门庭若市”。想调动的,想晋级的,想吐槽的人们络绎不绝。母亲殷勤地给大家沏茶倒水,嘘寒问暖,谦和的态度仿佛是她在求大家为她办事。

特殊時期父亲被下放企业后,家的门前自然也“门可罗雀”;父亲为曾负责过关键岗位而受到伤害,母亲也连带受了委屈。伤害、委屈他们的自然也有同事或朋友。

特殊时期的特殊时刻,母亲的一位闺蜜贴出了一张大字报,把母亲的家庭背景抖落出来,这使母亲非常伤心,也使全家人担惊受怕。但之后,她对伤害自己的人依然谦卑如常。

改革开放后,父亲掌管一个小企业,家里又热闹起来。这位闺蜜再来家时,对母亲说:“文霞,那都是形势所迫,不得已呀,上当啦。”母亲则亲切地说:“理解、理解,咱不谈那些”。态度一如既往的谦卑。闺蜜还是唠唠叨叨。母亲就按着她的肩头说:“别见外,喝茶吧,茶又凉了”。心态依然像欠人家的。

母亲理解闺蜜的心态是真诚的。背后她对父亲说;“她家是真不容易,能帮就帮帮人家吧。”

在家庭关系中, 母亲的谦卑也是有口皆碑。按字面上讲,谦卑二字有一层晚辈对长辈尊重的意思。但母亲把“谦卑”化作亲情的雨露让家里的长幼都感受到沐浴和滋润。“谦卑”的这层意思被母亲颠覆了。

对婆婆的谦卑体现在她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的行为上;

对亲戚们她礼数周全,尊重谦逊的姿态有目共睹;

母亲对儿媳们的姿态当然不能用“谦卑”来称谓,但谦卑的内涵:亲和、尊重甚至自谦,母亲对儿媳们一项不缺。

母亲伺候婆婆,善待儿媳,亲手带大了三个孙辈的往事以及她曲己待人,在家庭关系中的无我境界,可以另写一部长篇,但与寻觅谦卑根源的话题渐行渐远,这里就不赘言了。

“见到我同学衣裳丢了扣子,母亲会说:“脱下来阿姨帮你订上”。遇到邻居加班加点,她去照看人家的孩子。同事朋友有困难她总会想方设法接济一下。这些琐事与谦卑的根源也不搭嘎。

散落的“珍珠”依然没有主线,母亲的谦卑依然没找到缘由。无奈之下,只能追溯母亲成长的轨迹。

《论语》上讲“谦卑”就是温良恭俭让。《礼记》对“谦卑”的解读则有“自卑而尊人”的意思。

上面“浮现”母亲的谦卑应该属于“温良恭俭让”的范畴;“自卑而尊人”就涉及她的成长经历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母亲出生在济南府大明湖畔的一座宅院里。宅内住着一奶同胞的三兄弟和他们的家眷。母亲是家眷中最小的孩子。

三兄弟中,一个武官两个文官。武官统辖哪个地盘无从得知;两个文官分别是当地税局和路局的当家人。

据老人讲:当年有人进宅子拜访时,管家就问:“您到府上是那档子事由哇。奥,税收的,那您绕过影背墙,东厢房便是。”并叮嘱“喂,千万别误入正房!长官们开会呐”

母亲就出生在这所宅子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三兄弟齐拒日伪的高官厚禄。武官责无旁贷,骑上战马奔赴抗战前线。与武官惜别时的情景曾深深地镌刻在几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以致多年后有了“马蹄哒哒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留人是个过客”,这句思念亲情且唯美动人的诗句。

文官兄弟则以誓死不做汉奸的气节撤往重庆方向,而他们的妇幼家眷们则向原籍方向逃亡。

自此,幼小的母亲便随着家眷们走上了八年之久的颠沛流离的逃亡路。

一路上颠簸流离不说,财物先遇偷,后遇抢。佣人们走着、走着也各谋了生路、各奔了东西。

带蓬的马车换成了不遮风雨的驴车。驴车又改成挑夫,最后落魄的一家人只得徒步走入了逃荒者的大军。

后期的逃亡路,母亲一家成了纯粹的逃荒者。逃荒者的惨状,不用赘言,电影《一九四二》中可窥见一斑。

当年母亲幼小,或是缺乏记忆或是感情已到麻木状态,聊到当年的惨状时,只用苦”和“惨”两个字一带而过。但母亲和长辈们经常谈论逃荒中的一件事,从侧面印证了母亲说的苦和惨。

逃荒的后期,家眷们住在一条大河旁。一天的黄昏时分,家眷中的大人们把绳子一头系在腰间,另一头系在孩子们的手腕上,系紧之后,大家走进大河的深处······。

结局当然是绝路逢生。老辈儿人说:是小火轮的汽笛声燃起了她们生的希望。母亲回忆说:“是一位汗流浃背的邮差,举着一封电报救了一家人的命”。谁的记忆更确切,没人考证。但家人们对鸣笛的船员和邮差一直感恩戴德,说他们一定是菩萨的化身。

逃难途中哪段沟坎迫使一家人走入绝路呐?也没人谈及。

母亲对逃难时的情景讲诉不多,但曾发过一句感慨:“当时同路的都像亲人”。语气深沉、真挚。在这句话里,我多少找到点母亲与拾垃圾、捡饭者们谦卑缘由的蛛丝马迹。

母亲一家妇幼在“同路人”、邮差、船员、“好心人”和原籍穷亲戚们的帮助、接济和照顾下终于熬过了八年的艰难岁月!

我曾问母亲:“您的长辈们在官场耕耘多年,故旧们在八年里就没人出面搭救一把”?

她说:“在敌占区,怎么搭救?留下不走的到有故旧,当时是华北汉奸的首脑人物,他们能搭救你?不把你当成抗属抓起来就阿弥陀佛了”。

度日如年的八年,也是她三观筑基和思想成型的八年。这其中既有“自卑而尊人”,又有启蒙和感恩。我想,这里大概与母亲谦卑的根源近在咫尺了。

报纸上抗战胜利与“父辈们已到北平”的消息同样令家眷们欢呼雀跃。母亲的命运过山车般地跌宕起伏了一回。

团圆宴是在北平六国饭店举办的。

母亲用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眼神打量着这个与之前处境有着天壤之别的新环境。她脚上的新皮鞋与花砖地面相得益彰。餐桌上的美酒佳肴她既不认识也不记得,只是觉得桌上的“粉丝”(鱼翅)居然做得那么好吃。

母亲的眼神里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和姐姐、哥哥喜极而泣的情景,也令她热泪盈眶。

护送她们进北平的地方官员频频举杯祝父辈们春风得意、平步青云。父辈们则真诚地感谢他们呵护家人的这份情谊。

母亲的眼神与大家交汇着、碰撞着。

当护送官员的目光与母亲的眼神交汇时,他和蔼、温存的目光让母亲感到生疏,他“小姑娘多漂亮”的赞美也令母亲费解。

之前的处境里,母亲熟悉这对目光,当年即冷淡又烦躁。母亲的费解是:当年我不漂亮吗?

团圆宴上,母亲会联想到“同路人”、邮差、船员、“好心人”和原籍穷亲戚们的目光吗?当年他(她)们真挚、善良的目光与她眼前和蔼、温存的目光区别在哪儿?母亲想再确认一下护送官员的目光时,对方躲闪了。

团圆宴上,母亲自信的眼神和不怯场的姿态被大家称为“小大人”。她唯一露怯的地方是跟大家说:“这里的粉丝(鱼翅)比家里的粉丝好吃多了。再有就是抢着帮侍应生收拾碟碗,慌的侍应生摔了碟碗,这令她内疚了好久。

在北平,母亲一家住进了有哨兵站岗的宅院。但她的眼神并没有“懈怠”。她的眼神自然又浏览过许多人情世故,交汇、碰撞过无数的目光。浏览、碰撞过什么呢?她很少提及。

这段时间她的生活舒适、安逸,但也有“揪心”事。从宅院大门的门缝中她看到:街上经常有衣衫褴褛的逃荒者由此经过,母亲说:“看着让人揪心”。

她期盼逃荒者们靠得近一点,以便跑出去询问他(她)们从哪儿来?或接济点食物。但每每看到岗哨后,他(她)们就远远地躲开了。

母亲说:“看着揪心”。我想,是当年逃荒的情景在揪她的心。她一定想起了“同路人”、邮差、船员、“好心人”和原籍的穷亲戚们。想起她(他)们的眼神,并为无力帮助他们而感到揪心。

几年后,岗哨撤离了,母亲的命运过山车般地又跌入谷底。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变卖家资维持生计。

“打小鼓”的给价太低,母亲便勇敢地抱起几幅字画到第六医院门前摆地摊。在这里,她又遇到了“同路人”、“好心人”。她(他)们“一如既往”的帮助母亲。

遇到询价的,同为摆摊儿的大叔、大婶们就帮她还价。“几块大洋?字画是从宅门里出来的,能有假货?!”遇有不三不四的混混儿,大婶就喊;人家是宅门里的小姐,你也敢惹?麻利走远点”。

这天母亲一幅字画卖了十八块现大洋。第一次能为家庭尽责的喜悦让她一直记忆犹新。记忆犹新的还有她在低谷时,大叔、大婶们像对待自己闺女般的亲情。

好在这段低谷的时间不长,母亲迎来了新社会、新时代、新生活。

锣鼓巷识字班里的小教员;秧歌队里欢快的少女;开国大典时,北京三十万军民队伍中的一员;母亲的身影活跃在新中国喜庆的日子里。

工作后,母亲从“小作坊”到区团委,从区团委又到工厂、再到研究所,她始终知足、乐观。她把谦卑的脾气秉性沁透进吃苦耐劳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里。

母亲的性格乐观、豁达。乐观、豁达的性格令母亲的一生幸福美满。

有人会说:幸福美满?话说“满”了吧?新社会里就没有沟沟坎坎了?

“走路能不遇沟坎吗?生活躲得开艰难困苦吗?”这是母亲的原话。

她说:“要跟逃亡路上比,要跟旧社会朝不保夕的命运比,眼前的生活就是幸福,就是美满。再不知足就是“阅历浅。”

“阅历浅”是母亲评价人很重的一个词。大户千金——逃亡者——逃荒者——团圆宴——撂地摊、卖字画,她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可谓“有阅历”。

母亲的一生经坎坷、历风雨,获取的财富就是“有阅历”。我想,“有阅历”应该就是母亲“谦卑”的源泉。

由此,我推断:母亲谦卑的脾气秉性的根源也是来自阅历。

母亲的谦卑比“谦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的谦卑更纯粹一些。她的“谦卑”不是道理上的谦卑,而是用年华和阅历实打实锤炼出的谦卑。

这种谦卑不是交换型的,而是单方面的、纯粹的。是以感恩为动因,以看透生活真谛为基调的人生态度!

母亲的谦卑应该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于银枫

相关文章

火线英雄电影(火线英雄电影详情)

铁道游击队:穿越火线的铁血侠客,那些年我们追的铁路英雄!在年的电视荧屏上,一部深刻描绘抗日战争时期英雄壮举的电视剧《火线姐妹》以其精湛的制作水准和厚重的历史底蕴,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该剧由才华横溢的...

超时空要爱在线国语爱奇艺(超时空要爱超清国语播放)

《超时空罗曼史》开机 胡一天陈钰琪演绎跨时空爱恋3月8日,由爱奇艺出品,中文奇迹联合出品,黄颖湘执导,胡一天、陈钰琪领衔主演,王天辰、白冰、刘怡潼、代文雯、黑泽、张雪菡、朱梓溪主演,戴莹、朱凯担任总制...

王玥波评书网(王玥波评书网全集)

评书《聊斋志异之神女》,王玥波生动讲解,观众仔细聆听单田芳先生是中国评书界的一座高峰,他的评书作品如《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等,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单田芳的评书艺术具有极高的成就,他不仅在表...

我的爱蝴蝶夫人第28集(我的爱蝴蝶夫人国语)

0点巡查救下人,事后回想那一幕她说“心有余悸”这场“教科书式”的救灾避险,获得了应急管理部的通报表扬;而刘名芳本人,也被授予“茂名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年岁的刘名芳是茂名化州人,她在深圳工作时认识了...

别样幸福剧情分集介绍(电视剧《别样幸福》)

梁洛施爱情新章:告别豪门枷锁,邂逅别样幸福年北京深秋的琉璃河畔,一场承载着艺术世家与商界精英双重祝福的婚礼正在举行。当潘长江牵着女儿的手走过红毯时,所有镜头都聚焦在这对身高差萌的父女身上。谁也没想到,...

湖南春节联欢晚会2020(湖南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湖南卫视&芒果超媒共赴无偿献血公益之约挽袖为爱,热血成光。今年的6月日,是第个世界献血者日。年湖南卫视&芒果超媒继续“以青春之名,赴热血之约”——以行动传递善意,用担当点亮微光。热血集结,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