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行动国语全集网盘(突围行动国语全集百度云)
这是号称为二战德军最精彩的突围战,万德军深陷百万苏军的包围圈中却能够奇迹生还。它就是二战史上被称为“胡贝口袋”的卡梅涅茨-波杜尔斯基战役,一场被军事学家奉为“突围教科书”的经典之战。
但令人唏嘘的是,这场战役也成为了德军传奇元帅曼施坦因的谢幕舞台。当他指挥部队逃出生天时,等待他的竟是一纸解职令。
年初的东线战场已呈现一边倒的态势。继库尔斯克会战惨败后,德军在苏军发动的“第二次斯大林突击”右岸乌克兰战役中节节败退。苏军集结了四个方面军共万兵力、余辆坦克和架飞机,如铁锤般砸向盘踞在第聂伯河右岸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
2月的切尔卡瑟战役刚以德军惨烈突围告终,6万人中仅有4万人逃出“钢铁合围”。此时的德军的士气极度低迷。
但未等德军喘息,朱可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与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再度挥师南下,将矛头直指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疲惫的德军防线在苏军坦克集群冲击下迅速崩溃,位于两军结合部的第一装甲集团军顿时陷入险境。
曼施坦因元帅敏锐的察觉到危机,多次请求希特勒批准战略收缩,他认为德军四个集团军总计不过万人,却要对抗万苏军!
每个集团军都面临苏军两个方面军的压力,而且第一装甲集团军随时可能被分割包围。然而希特勒的回复只有冰冷的三个字:“不准退!”这位陷入偏执的元首坚持寸土必争,甚至幻想着发动反攻。
但战机在僵持中很快流逝。3月日,随着苏军坦克部队在卡梅涅茨-波杜尔斯基完成合围,胡贝上将指挥的个师、万德军彻底陷入包围圈。
苏军万大军组成的包围网不断收紧,而包围圈内的德军却面临燃油耗尽、弹药短缺的绝境,而且当地糟糕的风雪天气使空投补给成功率不足三成。
被围困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胡贝上将迅速拟定了向南突围的方案他的理由十分充分,南线地形平坦,便于机械化部队的行进,而此处距离包围圈外围仅有公里可极大的缩短行军时间,只需安全渡过德涅斯特河即可进入罗马尼亚友军防区。
但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在收到方案后断然否决。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己方能看到的地形优势敌方朱可夫也必然会想到,向南看似捷径,实则是死亡陷阱!
曼帅认为苏军必定会在此处布下重兵埋伏。他力主向西突围,向西虽然要穿越公里丘陵河流地带,看似困难重重,但那边有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残部,以及承诺前来救援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突围后可立即充实防线,避免整个南线崩溃。这是一盘着眼于全局的大棋,也是一场豪赌。
后来的情报证实了曼施坦因的预判,朱可夫果然将最精锐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调往德涅斯特河南岸,在巴尔喀什山隘口布下天罗地网。万幸,曼施坦因的命令是“向西”!
3月日,一道绝密电文传入包围圈,要求被围德军立刻“执行‘西进行动’, 胡贝上将展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他立即部署欺骗方案。将4个军缩编为3个“战斗集群”,每个集群分先锋、工兵、后卫三梯队。先锋由装甲部队开路,工兵负责架桥修路,后卫配备机动火力断后。
他先命令后勤部队声势浩大的南移,丢弃无关装备。无线电通讯频繁提及“德涅斯特河”,甚至派小股部队做出向南试探性突围的假象。并秘密下令拆卸重炮零件,将燃油集中分配给坦克和半履带装甲车,准备随时丢弃辎重。
朱可夫果然中计。3月日,苏军侦察机发回报告:“德军主力南移!” 这一招果然奏效,朱可夫误判了德军意图,他当即命令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南下增援防线,包围圈西侧顿时空虚。
4月4日凌晨,德军突然向西转进。先锋装甲师以“虎式”坦克为矛头,在布查奇方向撕开缺口。第1装甲师官兵用最后燃油发起决死冲击,平均每辆坦克仅剩发炮弹。工兵部队在暴风雪中架设浮桥。第工兵营在格尼拉河上小时建成两座载重桥,代价是半数士兵冻伤截肢。
后卫部队上演“反戈一击”。第猎兵师突袭苏军第4坦克集团军后勤基地,焚毁吨弹药,迟滞追兵小时。与此同时,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在外围拼死接应。
该军“帝国师”战斗群一天内发动次冲锋,最终以损失辆坦克的代价撕开苏军防线。朱可夫在4月6日才惊觉上当,急令部队转向拦截。
但为时已晚,胡贝的德军先锋已抵达布查奇会合点。为加快速度,他下达命令丢弃所有重装备!道路上顿时布满炸毁的坦克、装甲车,焚毁的各式火炮,甚至师级军旗都被投入火堆。
经过十余天的浴血奋战,至4月日,最后一批德军冲出了包围圈。德军终于在布查奇地区与接应部队会合,万德军官兵成功突围。德军损失约万人,却造成苏军万人的伤亡, 但德军却损失了全部辆坦克、门重炮及辆运输车。
战后胡贝对参谋说装备可以再造,但这些历经战火的老兵才是帝国最珍贵的财富。这番对话在战后备受争议,虽然德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但却几乎失去了所有重装备,十几万的德军部队已丧失战略价值。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突围部队还在激战时,曼施坦因就被召往元首大本营。等待他的不是橡叶骑士勋章,而是一纸解职令,南方集团军群即日更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由瓦尔特·莫德尔元帅接任司令。
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被解职的深层原因一是他与元首的战略分歧已经达到白热化,曼施坦因坚持“弹性防御”,与希特勒僵化死守理念激烈冲突。二是政治信任崩塌,纳粹高层认为他“缺乏国家社会主义精神”,其子参军时竟拒绝加入党卫军。三是尽管成功突围,但德军永久丢失西乌克兰粮仓和锰矿区,急需有人担责。
当莫德尔带着希特勒的亲笔信接管司令部时,曼施坦因只留下一句预言:“我们刚刚输掉了战争。” 仅仅四个月后,苏军在白俄罗斯发动“巴格拉季昂行动”,歼灭中央集团军群个师,东线彻底崩溃。八个月后,苏军直捣柏林。
胡贝口袋战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从战术层面看,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突围行动:精妙的欺骗、严密的组织、果断的决策,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但这场胜利只不过是延缓了德军失败的进程。当战略陷入绝境时,战术胜利不过是延缓死亡的回光返照。
曼施坦因与胡贝用精妙配合演绎了“存人失地”的战争哲学,却无法逆转纳粹德国战略破产的宿命。这正印证了克劳塞维茨的警示:“战术是战争的肢体,战略才是它的灵魂。”当灵魂已然腐朽,再矫健的肢体也终将走向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