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妃之妾电影完整版中文字幕
才华是指一个人拥有的技能、知识和思想。中国自古出才女,君子爱才各自有道。对于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来说,似乎更看重的是女人的美貌。但其实,帝王也是人,他们也需要一些能够与自己在才学方面相契合的女子。红袖添香,佳人在侧,试问哪个男人能拒绝腹有诗书的女人呢?
只不过,因为长期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束缚下,历史上有才华的后妃并没有很多。从今天开始,我将开始一个新系列,即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有才华的后妃,敬请关注。
注:本系列文按照历史顺序盘点,并选取被盘点后妃的部分作品。
- 历史上第一位被记载能作诗词的后妃——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嫡妻女娇
女娇,生卒年不详,涂山(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北)人,涂山氏首领的女儿。《吕氏春秋-音初篇》中记载,女娇仪容秀美,生性娴雅,喜欢吟咏诗歌。
而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是上古时期夏后氏的首领。大禹善于治水,却因为忙于治水,直到三十岁还没有成家。
后来,大禹因治水来到了涂山,与涂山氏首领的女儿女娇相识,二人互生爱慕之情。但是大禹治水太忙碌,没几天就到别的地方巡视。女娇思念大禹,于是经常作诗歌来抒发思慕之情。
可惜的是,因为年代太久远,女娇所作的诗歌几乎都失传了,只留下了一句:“候人兮猗。”意思是:“等候人啊,多么的长久哟。”
此句后来被《吕氏春秋》收录下来,成为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首南方的情歌,同时也是最早被记载的后妃诗词。《诗经-国风》乐而不淫的诗风,就是从这首歌嬗变而来的。
女娇的侍女将这首诗歌抄录下来,转交给了大禹。大禹对此非常感动,于是在台桑与女娇结婚。大禹结婚刚四天,就告别女娇继续忙着治水。女娇很快就怀孕了,结果大禹却始终没有得空回去看望妻子。
大禹的侍从认为,如果不能回去探望即将生产的妻子,大禹至少应该给未出世的孩子取个名字。大禹想了想,便用“启”作为了女娇肚子中孩子的名字,意为“治水启行”。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到他归来时,儿子启已经十几岁了,女娇也成为了中年妇女。后来,大禹接受舜的禅让,国号为夏,立女娇为正妃。
- 历史上第一位废后,所写抒怀诗影响了后世的宫怨诗——周幽王王后申氏
申氏,申国(今河南南阳县)人,申国国君的女儿。周宣王时,行分封,命其舅作邑于谢,建立申国。周幽王姬宫涅继位,立申国国君的女儿为王后,史称“申后”。申后生子宜臼,被立为太子。
后来周幽王宠幸美女褒姒,厌弃了元妻申后和太子,便于公元前年废去申后的后位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随后被囚禁于深宫,其子宜臼逃到外祖父申国国君处。申氏是历史所见记录中最早的废后。
申后被废后,写下一首《白华》诗,《诗经-小雅-白华》有载: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昂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后世朱熹的《诗集传》、《毛诗》等都收录了申后的这首诗。申后这首诗流露出被废后的抑郁心情,辞隐义明,缠绵悱恻,不仅体现出申后的才华,也影响了后世宫怨诗的风格。
前年,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兵攻周,杀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改立宜臼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申后的结局未见史载。
- 古代后妃贤良淑德的典范,作诗为诫流传后世——春秋楚庄王王后樊姬
樊姬,春秋时期楚国楚庄王熊侣的王后,美貌端庄,贤良淑德,颇有才华。
樊姬本来是楚庄王宫中众嫔妃之一,以才貌双全得宠。楚庄王想要在嫔妃中选择一人立为王后,便让众嫔妃准备礼物各自呈上。众妃争先送上各式礼物,唯有樊姬两手空空。
楚庄王问何故,樊姬回答:“大王现在需要的是最适合当王后的人,我自认为就是那个最适合的人,我就是献给大王的礼物。”楚庄王大悦,于是立樊姬为王后。
樊姬非常贤淑,为了劝阻楚庄王不要因打猎,玩物丧志,就不吃禽兽肉,以此来打动楚庄王。楚庄王被她打动,果然改过自新,一心勤政。
楚庄王有一次宴请贤臣虞丘子,樊姬听说后说:“虞丘子作为相国,从来没有为大王引见过别的大臣,这怎么能成为贤臣呢?”楚庄王将此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很惭愧,后来推荐了孙叔敖入朝。
孙叔敖兴修水利,实行改革,楚国日益强盛起来。楚庄王得到贤臣辅佐,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为此对樊姬更加宠爱,对她有专宠。
遗憾的是,樊姬专宠十年,却始终没有生育。后宫其他嫔妃因为樊姬专宠,所以也都没有生育。樊姬为此十分不安,主动为楚庄王挑选了六个美人,让楚庄王临幸。这几个美人后来都生下了儿子,楚庄王这才有了继承人。
樊姬与六位美人同处善待,视她们的儿子为亲生,此贤淑、谦让、无妒之德,为古代众多后妃所少见。樊姬为此还专门写下了《列女引》一诗:“忠谏行兮正不邪,众妾夸兮继嗣多。”
《列女传》中还曾记载了樊姬所作的另外两句诗:“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虽然全诗已经失传,但流传下来的这两句,也可从中看到樊姬的才华。
樊姬的贤良淑德受到了后世的一致追捧,历朝历代都以樊姬作为后妃行为的典范。樊姬对楚庄王的劝谏,也被认为是楚国后来强盛的原因之一。
- 能歌善舞会自己写歌的著名美女——西楚霸王妃虞姬
虞姬,(?-前年),名虞(一说姓虞),秦末虞地(今江苏省吴县)人,西楚霸王项羽的妾妃。有美色,善歌舞。
公元前年,项羽杀会稽太守殷通,于吴中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后来,项羽率军攻打至虞地,邂逅了当地的美女虞姬。虞姬才貌出众,能歌善舞,项羽对她一见倾心,遂纳为姬妾。
关于虞姬是不是项羽的正妻,史学界始终颇多争议。但虞姬得到项羽的厚宠,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战争年代,项羽四处征战,始终将虞姬带在身边。
虞姬对于项羽的事业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也从不干涉政治。每当项羽归来,为了给疲于征战的项羽多一些体贴和慰藉,虞姬常会为项羽歌舞一曲。虞姬自己所写的曲子,项羽都很喜欢,两个人偶尔还能互相唱和。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前年,项羽被刘邦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四面楚歌。项羽以为楚地尽失,不免心灰意冷,在帐中饮酒消愁。
项羽当即唱起了《垓下歌》,陪在一旁的虞姬跟着歌曲的拍子起舞。虞姬见项羽如此低落,不免悲从心起,当即自创出《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曲唱罢,虞姬拔剑自刎而死,这便是霸王别姬的故事。
虞姬死后,被项羽葬于垓下。而项羽突围至乌江,最终也自刎而死。
- 诗作被记载于《汉书》的汉朝第一位女诗人——汉高帝妃唐山夫人
唐山夫人,也称唐姬,生卒年、家世不详,汉高帝刘邦的妃子,文采绝佳。
唐姬何时进宫为妃,如今已不可考。唐姬进宫后,以绝佳的才貌得到刘邦的宠爱。刘邦本人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楚声,他自己就曾创作过楚歌《鸿鹄歌》。当他闻知唐姬能吟唱楚声后,非常高兴,当即下令让唐姬创作《房中祠乐》。
《房中祠乐》在汉惠帝时期改名为《安世房中歌》,并被收入《乐府诗集》和《古诗源》等书。此诗共有十七章,是长篇诗歌,本文截取其中的第七章:
安其所,乐于产。乐于产,世继绪。
飞龙秋,游上天。高贤愉,乐民人。
诗作的风格近于《诗经》中的《大雅》,虽出自女子之手,却没有纤丽柔媚之气,实属难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姬因这套诗作,始终占据了一席之地。
- 四大美女之一、最著名的和亲女——汉元帝宫人、匈奴呼韩邪单于王后王昭君
王昭君,(前?-前年),名嫱(一作樯),字昭君,南郡秭归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人,齐国王襄之女,汉元帝刘奭的宫人,匈奴呼韩邪单于的王后(宁胡阏氏)。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最著名的和亲女之一。
王昭君出身平民家庭,建昭元年(前年)以貌美选进宫中。当时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为了便于挑选美人,遂令画师毛延寿给宫女们画像。毛延寿借此向宫女们索贿。王昭君拒绝行贿,因此被毛延寿故意画丑,失去了被汉元帝招幸的机会。
竟宁元年(前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汉元帝,以保证边境和平为条件,向汉室求婚。王昭君毛遂自荐,愿意和亲匈奴。汉元帝于是接见她,却见她美丽非凡,光彩照人,这才发现被毛延寿所欺骗。
汉元帝虽后悔莫及,但旨意以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王昭君跟随呼韩邪单于出塞。到了匈奴之后,王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即王后。婚后,王昭君生下一子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鸿嘉元年(前年),复株累若鞮单于去世,两年后,王昭君去世,葬于匈奴,号曰“青冢”(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王昭君不仅容貌美丽,文才也十分出众。她在汉宫郁郁不得志,曾经写过一首《怨诗》(也称《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此诗被收录于明朝冯惟讷所编的《古诗纪》。这首诗落笔露情,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烘托出王昭君当时无助惆怅的心情。
未完,待续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收藏。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经同意转载后再请注明原作者:大圣夫人镕铟姐姐。未经允许转载,一律视为剽窃,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