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段奕宏的角色(颐和园段奕宏真做)
年,第届金鸡奖颁奖现场,当主持人宣布最佳男主角获奖者是黄晓明时,段奕宏及其冷漠的反应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黄晓明上台领奖时,在座的演员纷纷鼓掌表示祝贺,有的甚至还站起来给予拥抱。暂且不提有几分真心,但至少做到了表面功夫。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黄晓明旁边的段奕宏,只见他眼神游离,一脸严肃,虽然在鼓掌,却似乎又带了一丝不屑。
一时间网友们开始猜测,两人之间是不是有些矛盾。然而事实证明,网友们想多了,只是因为段奕宏的表情管理不到位。
生活中的段奕宏总是很严肃,也不爱笑,完全没有在扮演角色时表情丰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和他的经历分不开。
1.
段奕宏人生中最戏剧化的篇章发生在岁那年。
那一年,段奕宏还是一个高二学生,班里的宣传委员。
学校要举办文艺汇演,每个班都要出节目。于是重任落到了段奕宏头上。凭借十多年的观影经验,段奕宏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小品。
赶巧了,那天中戏导演陈家林也在同一个剧院,无意间看到了他的表演。
陈家林导演感受到了“后浪”的冲击,感慨道:“这个孩子有天赋,以后可以考中央戏剧学院。”
这句话传到了段奕宏耳中,就像一把钥匙为懵懂的少年开启了一个新世界。从小生活在西北边陲小镇的少年,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专门教表演的地方,原来自己真的可以过电影里的生活。
那一刻,他决定要去考中戏。
段奕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每次去看电影必须“沐浴更衣”,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的。看电影成了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冥冥之中必有定数,或许从那时起就注定,他是要吃演员这碗饭的。
很多事情的成功都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决定考中戏,支持段奕宏的,只有自己的一腔热血。
家里父亲、叔伯都是伐木工人,到了段奕宏这一辈,哥哥已经延续了父亲的路。在父亲眼中,段奕宏也应该子承父业,老老实实做一名伐木工人。
演员对普通人来说太过遥远。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选择一个稳定踏实的工作,安安稳稳过一生。
段奕宏天生就有股“轴劲儿”,一旦决定了,就要一条路走到黑。
不顾父母的反对,一个人背着书包,从伊宁坐了多小时的车到乌鲁木齐,之后又坐了小时的硬座才到北京。结果一试就被刷了下来。
落榜并没有打击到他,还特兴奋地跑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轴的人有一个优点,很少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放弃自己的坚持。
在准备第二次考中戏的期间,段奕宏去见了一位中戏导演系的老师。那位老师看到段奕宏,说“孩子,你还是好好复习,考个好大学吧,我们中戏的学生都是一米八的大高个,浓眉大眼,在你身上我看不到未来明亮的一面。”
那时的段奕宏才一米七,没有特长,土里土气,哪点都没有当演员的潜质。说到底,颜值是硬伤。
果不其然,第二次考中戏,好不容易闯进了三试,因为形象不达标,又被刷了。
这次落榜,没有了之前的兴奋,而是满满的不服气,在中戏的校园里坐了一晚上,想的都是怎么说服父母。
回到家,一个电话让段奕宏的求学之路出现了转机。有一个表演培训班,交钱就能上。那一年,段奕宏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高考,跑到水果厂打工赚学费。
与许三多一样幸运,在培训班,段奕宏遇到了一生的贵人黄定宇老师。七、八个月的培训班,黄定宇老师看到了段奕宏对表演纯粹的热爱。在他第三次考中戏的时候,力排众议,留下了段奕宏。
终于,段奕宏以西北地区第一名考到了中戏。然而他就像误入天鹅群的丑小鸭,格格不入。
2.
个子不高,年纪最大,土里土气,一开口满嘴新疆口音,浑身上下看不到一点演员的潜质。
大学四年,段奕宏过得都很惨。四年,没有接到一部戏。大学前两年,没有女同学愿意和他搭戏。学长们吐槽他,“一脸农民相,以后各自走乡村路线。”
段奕宏抑郁过,自卑过,怀疑过,后来突然就想通了。
想通后的他,开始研磨自己的作品。每次交作业,都熬夜排练,还掀起了班的“熬夜风潮”,学习氛围空前高涨,全班个人都互相较劲,你熬得晚,我比你还晚。应了那句鸡汤,过程就是结果。段奕宏的每次公演,都会吸引很多人的关注。
段奕宏骨子里带着一股轴劲儿,总是自己和自己较真。
为了表演的真实,有时演员要去体验生活。别的同学都选公园、写字楼体验,只有段奕宏选的地方是另类的。
大三那年排话剧,段奕宏选了一个瞎子角色。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跑到了一所盲校,想住在学校,近距离观察盲人生活。想法才说出口,就被校方拒绝了。他软磨硬泡一整天,校长还是没同意。换了一般人,可能会另想办法,他却犯起了轴,跑去堵校长。
那时已经进入深秋,才六七点天就黑了,天还下着小雨,段奕宏就站在校长车头等着,“校长,我就是想体验生活,住值班室就行。”
校长终于被他打动,让他在学生宿舍住了半个月。
后来公演的时候,这个戏引起了话剧界的轰动。
大四那年,排毕业大戏,段奕宏饰演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跑到安定医院,和精神病人同吃同住了一个月。
即使毕业多年,他每接一个新角色,还是会去体验生活。
拍《士兵突击》时,为了演好角色,虽然导演对他没有硬性规定,他还是到军营体验了天;拍《爱有来生》时,跑到寺庙,和住持学佛经;拍《烈日灼心》时,跑到厦门派出所体验生活,和巡警一起出任务;拍《暴雪将至》时,去矿井下体验矿工日常工作……
没有颜值的段奕宏,在很早之前,就找到了自己的路,
“当演员,能力和本事要不断历练。演不了偶像剧,就去演苦大仇深的戏;演不了帅哥,可以去演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通过作品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会让人震撼。人物是由演员演出来的,长得不够漂亮,但可以演得漂亮”
3.
轴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就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管别人是否认同,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下去。段奕宏轴体现在他接戏的苛刻上,不能同时演话剧和电视剧,不能演类同的角色。
接第一部话剧《纪念碑》时,段奕宏等了8个月,推掉四部戏。
因为《恋爱的犀牛》,先后推掉了电影《可可西里》和《颐和园》。
有朋友说段奕宏太傻,不去拍电影,非要去演受众小的话剧。电影和话剧发生冲突,段奕宏一定会选择话剧。
有人说,如果段奕宏早点去拍电影,早就不是如今的咖位了。
段奕宏的经历,验证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年的一天,段奕宏正在和剧组人员一起吃饭,导演王小帅笑嘻嘻的走过来,一脸神秘的拿出了一张获奖证书,电影《二弟》获得了第五届新德里亚洲电影节影帝。
面对突如其来的奖项,段奕宏只感到踏实。
第一次见面,王小帅就说“我是一个被‘封杀’的导演,怕跟我合作么?”
段奕宏直接回答“我关心的是这个人物我是否喜欢,其他的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在一次采访时,段奕宏说,“后来影片要到国外参赛,我果然接到有关方面打来的电话。你是一个有前途的青年演员,希望你不要去,我当时正在泰国拍另一个电影。我说我已经在国外,对方很生气,你已经去了,回来找你谈话。”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段奕宏没有在海岛上生活过,也不知道真正的渔民是什么样子。
于是向王小帅申请了一个月的体验时间,一周之内认识了十几个当地的孩子。这些孩子们没有生活目标,养尊处优,每天打打麻将,聊聊天。一周之后,段奕宏将这些孩子带到了剧组,这部片子,除他之外,大部分演员是非职业演员。
《二弟》让段奕宏向世界各地的影迷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得奖之后,段奕宏没有飘,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演员,依旧按部就班地演着戏,自己和自己较真。
拍《士兵突击》时,导演对于段奕宏没有硬性要求,想去军营体验几天就几天。但是段奕宏坚持跟其他演员一样从头到尾的体验生活。前前后后一共天,一天不少,这事要是放在一心挣钱的演员身上,天能串两三个戏。
拍《爱有来生》时,拍摄地遭遇了泥石流,剧组停拍了一个半月。他明明可以去接其他戏,甚至拍部电视剧都可以的,但他没有去接,因为要保持影片需要的那种状态。那段时间很多朋友都以为他跑到云南定居了。
4.
轴、较真,让段奕宏磨炼出了非常成熟的技巧,但也让他吃尽了苦头。
年段奕宏去泰国拍摄电影《细伟》。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纯真善良的人变成一个sha人恶魔的故事。
入戏太深,拍摄的时候,每当夜晚来临,段奕宏就开始整晚做噩梦,梦到自己在杀害孩子。拍完sha孩子那场戏,段奕宏失声痛哭了半个小时。
为了后期更接近细伟这个角色,他从公斤减到公斤,营养不良,好几次差点晕倒在片场。
然而最后这部戏却让段奕宏失望至极。制片人和导演喜欢的是两种风格,导致最终剪出来的成片成了四不像。
之后段奕宏还发个一条微博,“细伟这个人物把我折磨近疯掉。影片的完整性让我失望。”
第二次是在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这部剧是兰晓龙为段奕宏量身打造的剧本。
为了这部戏,段奕宏瘦了斤,把自己晒得黝黑,前胸后背都晒到爆皮。每天还要化上黑皮装,拍完戏光洗就得洗上将近两个小时。
龙文章在前集中,在《团长》前集中,要讲不同的方言,他的口音也是说变就变,东北话、湖南话、陕西话、广东话……幸好当时剧组人员来自天南海北,段奕宏经常让他们说,每天拿手机录下,回去自己练。
《团长》的剧本有万字,段奕宏的笔记比剧本还要多。
然而这部戏拍的并不顺利,天拍摄,出了两起事故。这部剧让段奕宏直接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恐惧。
剧组在拍摄一场战争戏时,烟火组失误,引爆了事先埋好的炸弹,组长郭岩被弹片刺穿了胸膛,最终不幸身亡,他的两名助手也身负重伤。
然而短短天后,意外再次发生。拍摄时搭建的廊桥突然坍塌,在桥上的近名群众演员被压伤。这起意外最终导致名群众演员住院治疗,其中一人高位截肢。
那段时间,段奕宏整晚失眠,整个人都被一种绝望的情绪笼罩着。很热爱演戏的他,突然开始怀疑,一切都值得么,一个真实的生命就那么没了。
有的时候坚持很难,放弃很容易。想了很久,段奕宏始终找不到让自己放弃的理由。
为了角色,段奕宏有多拼?
拍《烈日灼心》时,有一场戏,伊谷春从十几层高楼上坠下,为了体现真实感,搭了一个8米高的架子,威亚是松的,全程真的只用一只手臂的力量,还连拍了两遍。
段奕宏在一次采访中说,“在这个圈里,你能坚持自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我记得一句话,千遍万遍,千万不要丢失自己心里的一寸净土。我觉得演员还是要纯粹戏如其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红?
是粉丝几千万么?还是片酬9位数?
每个人对于红都有不同的看法,于段奕宏而言,只要自己心里踏实,就选择这样的事,就选择这样的生活,就选择这样的作品。自己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现在这个社会,这个浮躁的世界,从不缺少迎合主流的聪明人,像段奕宏这种逆行既轴又拙的人,却是极少数的。越了解他,越感动于他这份纯粹。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成功,就是缺少这份一条路走到黑的韧性以及单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