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调解2021年完整正版视频
一、法律故事:一场因停车位引发的“调解闹剧”
年5月,某小区业主王某与邻居李某因停车位问题发生争执,双方从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王某推搡李某致其摔倒,李某则抄起路边的砖头砸向王某的车,造成车身多处凹陷。
警方到场后,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认为此事属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和故意损毁财物”,且情节较轻,遂组织调解。双方在民警的协调下达成协议:
- 王某赔偿李某医药费元
- 李某赔偿王某修车费元
- 双方互不追究责任
然而,一周后,李某发现自己的手腕骨折(当时未察觉),医疗费增至元。他反悔调解协议,要求王某追加赔偿,并报警要求重新处理。
问题来了:
- 调解协议能否反悔?
- 警方能否对王某和李某重新处罚?
- 李某该如何维权?
(注:本案基于真实案例改编,隐去具体人物及地点,避免侵权)
二、法律解析:治安调解的适用与限制
1. 什么情况下可以治安调解?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调解需满足以下条件:
属于民间纠纷引起(如邻里矛盾、家庭纠纷)
行为性质较轻(如轻微打架、小额财物损毁)
双方自愿接受调解
不适用调解的情形(必须处罚):
寻衅滋事、聚众斗殴
多次殴打他人或持械伤人
造成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
2. 调解成功=免于处罚?
- 若达成协议并履行 → 公安机关不予处罚
- 若反悔或不履行 → 公安机关可重新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民事赔偿
本案中:
- 李某因伤情加重反悔,但调解协议本身有效,警方不能直接撤销协议
- 若李某能证明王某的暴力行为导致骨折(需医学鉴定),可要求警方重新调查,王某可能面临拘留或罚款
- 李某也可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追加赔偿
三、真实案例对比:调解后反悔,法律如何判?
案例1:调解后不履行,警方重新处罚(年江苏案)
张某与赵某因债务纠纷打架,调解约定张某赔偿元。但张某未支付,赵某申请警方处理。最终,张某因殴打他人被拘留5日。
裁判要点:
- 调解协议未履行,公安机关应依法处罚
- 民事赔偿仍需通过诉讼解决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苏行终XX号)
案例2:调解后伤情恶化,法院支持追加赔偿(年浙江案)
吴某与周某打架后调解,约定赔偿元。后周某确诊脑震荡,起诉要求增加赔偿。法院判决吴某再赔2万元。
裁判要点:
- 若调解时未发现真实伤情,可主张协议显失公平
- 需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而非要求警方重新处罚
(来源:浙江高院典型案例)
案例3:调解后反悔,但因证据不足维持原协议(年北京案)
刘某与陈某调解后,刘某称“受胁迫签字”,但无法举证。法院驳回其撤销调解协议的请求。
裁判要点:
- 调解协议一经签署即具法律效力
- 反悔需提供充分证据(如胁迫、欺诈)
(来源:北京海淀法院判例)
四、实务建议:治安调解的正确操作
1. 接受调解前,务必注意:
- 确认伤情:轻微打架也可能隐藏骨折、脑震荡,建议先做医学检查
- 评估损失:车辆、物品损坏需明确维修费用,避免事后争议
- 书面协议:要求警方出具调解书,明确赔偿金额、履行期限
2. 调解后反悔怎么办?
- 若对方不履行:申请警方处罚,并起诉索偿
- 若自己伤情/损失加重:
- 通过法院主张变更调解协议
3. 什么情况应拒绝调解?
- 对方有前科或多次挑衅
- 持械、群殴等恶劣情节
- 自己伤势未明,可能构成轻伤以上(涉刑事责任)
五、结语:调解不是“和稀泥”,法律底线不容突破
治安调解的本意是化解矛盾,但绝非“和稀泥”。达成协议后,双方均应诚信履行;若一方恶意反悔或隐瞒事实,法律仍会给出公正答案。
记住:
- 调解免罚≠万事大吉,民事赔偿仍可能发生
- 重大伤情务必及时鉴定,避免“调解吃闷亏”
- 遇警方推诿调解,可要求出具《不予处罚决定书》并申请复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帮助,请点赞+转发!
关注微信公众号法的解析,获取更多法律干货!
(本文案例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各地法院典型案例,已作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