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千言在线完整观看(电影临终千言精妙台词)
写标语的人,以为自己就是老百姓。
梁漱溟是中国最后的儒家,曾跟主席辩论过。梁漱溟做的是什么事?就是试图用儒家思想拯救中国乡村……
其实当年有很多人这样想过,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结果如何是我们现在人看的。但这也是主席肯定他的地方,认为他是乡村建设派。既然是派,就说明不少人。
但是,主席并不认可梁漱溟的做法,认为他的做法是旧秩序的修补者,因为他的很多想法和行为还是和之前类似的那些,想用一切办法去教育及改变,但主席要做的是什么?是砸碎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事实证明,主席是对的。
我看过他的书还有纪录片,他们俩的差距,若是拿企业家类比,主席就是一个时刻从市场角度出发,时刻从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的企业家。例如,主席对标语的要求是什么?越白话越好。宣传形式呢?越民间越好。一定要简单、直接。
那些年,标语要比任何东西都快的进入老百姓的眼前。
而梁的口号呢?还是文人思维,多是文言文。老百姓读都读不懂,怎么可能理解呢?主席的观点是什么?不被群众掌握的思想武器不是群众的思想武器。所以,标语必须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书写,就类似当年的一些民间调研类似的路子,首先解放的就是他们的思想。
现在有的城市里,一路走一路拍标语,大部分标语我都理解不了,不知所云,若是让主席来给评一下?全该换,你挂标语的意义是什么?是让我们看懂,若是我们看不懂,挂了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写标语的人,以为自己就是老百姓。
主席不认可梁的观点,但是又很敬佩他,至少梁看到了农村问题,并且愿意去改变,我们是看到了答案,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并不知道最终的出路在哪,所以,所有的尝试派都是改革派,都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主席看来,梁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以为缝缝补补还能用,主席认为,农村问题是出在底层逻辑上,底层逻辑不改变,一切改革都会失败的。
这两年,貌似儒家思想谈的也少了。国学这个概念谈的也少了。年前后,国学超级热,到处都是国学班。是不是整个社会成熟了,开始朝未来看了,不再总是扒拉老祖宗的玩意了?
整个儒家学说,到底说了个什么事?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说过“己所欲之勿强于人”,不伤害他人,言语上,行为上,思想上,总而言之,我对这个世界可能加不了分,但是也减不了分,《论语》主要说的就是这一层。
第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不减分的前提下,尽量为这个世界加分,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大学》、《孟子》就讲了这一层。
第三,与天地参。
大体意思是人与宇宙,和谐共处,简单来说就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中庸》就讲了这个思想。
参透规律,顺应规律。潮起潮落、物极必反。
这些知道没用。
核心是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王阳明说,儒家的三境界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平行关系,是需要同时应用到具体生活中的,所以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
虽然我说的一套一套的,不过生活依然一塌糊涂,暂时还停留在第一阶段,还称不上一个好人。
正文完:
今天是写日记的第天
已看电影推荐:《临终千言》
台词:人要是想真正的活着,就必须死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