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恋人中文配音版在线观看
继热梗「怎么不算呢」之后。
内娱小花刘浩存,又一次被骂惨了。
原因是,她主演的热播剧《陷入我们的热恋》,没有吻戏。
一到接吻情节,不是借位、切空镜,就是模糊拉远。
有人说,是刘浩存本人拒拍吻戏。
因此,网上骂声一片。
有人批评她「没职业素养」「太娇贵」,喊话「退圈」。
当然,也有人替刘浩存不平,认为亲吻没什么好看的,对剧情影响不大。
刘浩存这次被骂,到底冤不冤?
鱼叔了解了来龙去脉后,觉得很难直接下定论。
还是有必要展开聊一聊。
刘浩存这次被审判,主要还是因为,她拍的是一部偶像剧。
从剧名就能看出,讲的是一对年轻男女的「热恋」。
原著中,女主设定是积极主动的「接吻狂魔」。
男女主情感线的推进,离不开大量吻戏。
剧版人设、情节基本遵照原著。
但不成想,眼看剧快播完了,男女主也早过了暧昧期。
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
台词也动辄「开车」。
俨然一对普通小情侣。
可是,居然一场正儿八经的吻戏都没有。
哪怕到了深情告白、情感喷薄的关键时刻,也还是靠借位、错位、空镜、远景等技术手段草草带过。
拍影子、拍树叶、拍电影画面……
就是不正面拍吻戏。
一部主打青春悸动、荷尔蒙四溢的恋爱剧,吻戏都不拍?
这不免让很多观众觉得扫兴。
要知道,很多经典偶像剧,都是靠一场场吻戏将角色之间的情感彻底点燃的。
观众纷纷讨论,到底为何要这样。
是不愿意?还是不允许?
很快有人发现,刘浩存自出道以来,似乎从没拍过吻戏。
上一部现偶剧《脱轨》的唯一一场吻戏,也是靠借位——男主将手指挡在两人嘴唇间。
又有说法是,有业内人士证明,刘浩存本人就是不拍吻戏。
网友也凭空猜测她是戏外恋爱,为维持「清纯人设」,或是商业上的考虑等。
这也引来了工作室的声明。
但,观众的不满还是集中到了刘浩存身上。
不少人指责她,作为演员不称职、自命清高,没有真正代入角色。
尤其在拒拍吻戏的前提下,又接了这样一部主打爱情的偶像剧。
如此既要又要,对观众和原著粉都不公平。
编剧汪海林曾直言,演员不愿拍吻戏,是不专业的,甚至是违反职业道德的。
早年,张国荣明确表示,他不会抗拒拍床上的戏。
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演员的职责所在。
更不必说是吻戏。
只看这些,似乎都侧面印证了大众的不满,绝非无端生事。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强调:
迄今为止,「刘浩存拒拍吻戏」的说法尚未证实,都是基于外界的猜测和传言。
剧宣期间,大量网友涌入直播间质问吻戏,也没有得到回答。
而且《陷入我们的热恋》这部剧仍未完结,最后几集会有正面的吻戏也未可知。
但,即便真的如此,她被骂也还是有点冤的。
因为本质上,大众不满的原因不是演员没有真吻,而是吻戏拍得不真。
情绪不真实、技术破绽明显、画面尴尬,极度影响观感。
剧中,男女主情到浓时,自然地亲近彼此。
观众的心也跟着小鹿乱撞。
但下一秒,镜头突兀地切到阳光树叶。
这还没完。
之后,镜头居然又切了回来,女主说了句「原来你会接吻啊」。
像是生怕观众没看出刚才在接吻。
类似几场吻戏都是如此,观众的情绪被反复打断,难免有种被戏耍的感觉。
真不如简单直接的吻戏,哪怕是蜻蜓点水也好。
退一步讲,感情戏不是非得要吻戏。
这部剧更大的问题是,人设矛盾、剧宣「诈骗」。
剧中,女主性格爽朗,情感表达外放,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她就在主动「撩」男主。
她明知男主要出国留学,两人注定分道扬镳,但又舍不下对方,便索性活在当下,追求一时满足。
她有句台词是,「谈恋爱没劲,接吻也没劲,不谈恋爱接吻,就特别有劲。」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狂野而富有个性的女主,到了真正恋爱时,居然又成了传统印象中被动、羞涩的女孩。
面对喜欢的人,被吻脸颊都会羞得紧闭眼睛,一动不动。
而这样一部台词频繁提及「接吻」,甚至将其作为营销重点的偶像剧。
全剧却不见吻戏。
这不仅是演员拍不拍吻戏的问题,更多是整体制作的问题。
涉及到剧本的设计,导演的调度,后期剪辑对节奏的把控等等。
所以,也有人替刘浩存喊冤,指出借位太明显、镜头太糊弄才是核心问题。
还有很多人猜测,这是导演故意设计的留白,以为这样可以制造角色之间的情感张力,强化拉扯感。
确实也有部分观众表示很喜欢这种暧昧、纯情的氛围。
此外,还有很多人怀疑,这可能是受限于行业规定。
因为剧中,男女主还是刚高考完的高中生,也就是十七、八岁。
而影视行业对未成年角色的亲密戏份一直有着严格规定。
所以不排除创作团队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才对亲密戏份进行大规模删改。
不过,即使真的是刘浩存个人意愿所致。
鱼叔也并不认同「不拍吻戏就是不敬业」的说法。
有不少演员都因为维护婚姻或个人习惯等诸多原因,明确表示过不拍吻戏,倾向用用技术手段规避。
比如韩雪、秦海璐、李小萌、王雷、陆毅等。
自然,对演员来说,这会让他们错失很多机会。
但对观众来说,哪怕是借位,只要能借得巧,拍得真,演得动情,人们也能买账。
早年偶像剧很流行「错位拍摄+慢镜头+旋转虚焦」的拍法,不少吻戏也是靠借位。
只是因前期感情戏铺垫足,剪辑镜头「弄假成真」,情感释放的水到渠成。
很少有人追究到底是不是真的接吻了。
虽然常说,演员是服务于角色的,是承载角色的容器。
但演员终究是人,而非可以被随意物化的工具。
作为人的意志和心理边界,还是理应被尊重的。
娜塔莉·波特曼因《这个杀手不太冷》走红后,频繁遭到性骚扰。
很长一段时间,她因为难以克服心理阴影,拒绝了所有有吻戏的剧本。
这其实属于影视创作中常常被提及的拍摄伦理问题。
无论是吻戏、床戏、还是暴力血腥戏,演员感到不适,无法接受,都有权提出调整。
这不是不敬业,而是在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韩雪曾回应过自己拒拍吻戏的原因。
因为女演员的吻戏经常被当作娱乐素材消费和讨论,「银幕初吻」「假戏真做」等话题被反复炒作。
她也并非完全抗拒吻戏,为了艺术美感或者人性表达的目的,她是可以接受的,也确实拍过吻戏。
只是觉得,很多戏在可以不拍吻戏的情况下,没必要特意加入这样的噱头。
的确,这两年很多国产剧倒是实打实拍了吻戏,却也没少遭吐槽。
过于激烈的吻戏,被指「女演员受工伤」。
很多演员的「敬业」,既没有成就角色和作品,也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感官享受。
反而被批「油腻」「辣眼睛」,倒不如借位、拍空镜呢。
可见,一场看似简单的吻戏,背后其实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
包括两性权力关系不对等的影视圈环境,个人意志和艺术使命的冲突,个人感受和表演真实性之间的平衡等等。
毋庸置疑,还是要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去追求作品的价值。
拍摄需要尽可能追求实感没错。
但,这真实若是以蔑视个人意志,对个体的剥削为代价,还是必须的吗?
影史上有很多经典电影,近年都被重新审视,遭口诛笔伐。
比如,库布里克拍《闪灵》,组织全剧组的人孤立、谩骂、贬损女主。
用同一个镜头拍摄几十条的方法来消磨她的意志,才释放出导演想要的疲惫、惊惧和歇斯底里的疯癫状态。
《巴黎最后的探戈》的一场激情戏中,为了获得真实的表演,导演临时提出要马龙·白兰度用黄油当润滑剂,对女演员玛丽娅的角色进行强暴。
这个场景处于最初的剧本之外,且未得到演员的同意。
虽然最终的呈现使用了模拟表演,而非真正的强暴。
但正如玛丽娅后来多次对此控诉:
「虽然镜头下没有真的被强暴,但我留下的眼泪却是真实的。」
还有香港导演张婉婷的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
不顾拍摄者的反对,执意要上映。
最终在舆论的批评声和当事人的控诉声中被迫下映。
当然,这些例子性质、程度上都有所差别。
但本质上,和刘浩存能否拍吻戏的争议一样,都是如何平衡艺术和人的问题。
到底是为了艺术牺牲个人,还是为了个人让步艺术?
鱼叔相信,好的创作者和演员,总会想出权宜之计。
很多爱情故事,即使没有吻戏、激情戏,也可以靠细腻的台词表达,细微的肢体语言,适宜的音乐和画面设计等,同样给人打动人心的效果。
那么,由此再回到这部剧中。
刘浩存的吻戏,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最近,不少原著粉怒而用AI制作了剧中缺失的吻戏。
这一方面为创作者和抗拒接吻的演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也给了观众思考——
难道加入这些吻戏,我们就满足了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