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信义神医国语版在线观看
1. “南海守护神”——洪圣大王(广利王)
籍贯: 一般认作唐代广州刺史、后任工部尚书的陈集原(?),其传说神迹始于广州一带。
生平与传说: 这位可不是虚构神仙,原型是唐玄宗时期的广州刺史(一说为陈姓官员)。传说他一生清廉爱民,尤其注重水利航运安全。逝世后,常显灵于海上,救助遇险渔民商船。唐朝皇帝听说他的灵迹,尤其觉得他庇佑了当时至关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广州通海夷道”,便在广州扶胥港(今庙头村)敕建了南海神庙,并封他为“广利王”(广招财利之意),掌管南海风云,保障航行平安。宋代加封为“洪圣广利昭顺威显王”,简称洪圣大王。一千多年来,他就是沿海渔民、船家最敬畏和信赖的“海上保护神”。您要是经过黄埔庙头,看到那座古老威严的南海神庙,就是供奉他老人家的啦!
2. “岭南鲍仙姑”——鲍姑
籍贯: 东晋上党(今山西长治),但主要活动及成仙传说都在岭南(广州罗浮山一带),故岭南视为本土神仙。
生平与传说: 鲍姑是咱岭南道家神仙谱里的传奇女子。她是大名鼎鼎的炼丹家、医学家葛洪的妻子!夫妻俩在东晋战乱时南下,主要在广州和罗浮山修道炼丹、行医济世。鲍姑得其父(名医鲍靓)真传,尤其擅长用艾灸治病,而且用的是岭南特产的一种红脚艾草(后人叫“鲍姑艾”)。传说她医术通神,能用艾灸除疣赘,治瘰疬(淋巴结核),救了无数百姓,深受爱戴。她常与葛洪在罗浮山炼丹,后来双双得道成仙。鲍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女针灸家,岭南地区至今奉她为“女仙”、“鲍仙姑”,许多药行或灸馆还供着她的像呢。
3. “叱石成羊”黄初平——黄大仙
籍贯: 东晋金华(今属浙江),但其信仰在岭南(尤其香港)影响巨大,成为核心信仰圈,且传说其兄黄初起在罗浮山得道,故视为岭南仙系重要人物。
生平与传说: 黄大仙本名黄初平,本是浙江金华一个放羊娃。十五岁时在山上遇到神仙,被带到金华赤松山修道,一去四十年。他哥哥黄初起(也有传说在罗浮山活动)找到他,问羊群何在?初平一声“叱石”,满山石头瞬间变成了羊群!这就是“叱石成羊”的神通。兄弟俩从此一同修道成仙。黄初平得道后号“赤松子”,故称赤松黄大仙。他的信仰在宋元时期传入岭南,尤其在清末民初在香港迅猛发展,成为“有求必应”的代名词,香火鼎盛,远超祖庭。虽然籍贯非广东,但他已是岭南(尤其港澳)最深入人心、影响最大的道教神仙,也是行善济世的重要象征。香港那座著名的“啬色园黄大仙祠”,就是岭南信徒心中的圣地。
4. “人间活菩萨”龙母——温媪
籍贯: 一般认为秦汉时期百越族女子,出生地一说广西藤县,一说广东德庆悦城。德庆悦城龙母庙是其信仰祖庭。
生平与传说: 龙母娘娘堪称西江流域(粤西、广西)的“水神之母”、“大母神”。传说她姓温,是秦汉时生活在西江边的善良渔家女。一日在江边拾得一枚巨卵,孵出五条小龙(一说五条小蛇,后变为龙)。她视如己出,精心养育。五龙感念恩情,呼风唤雨,助她庇护乡里风调雨顺、航运平安。后人尊称她为龙母或龙母娘娘。她被视为西江保护神,庇佑航运、渔业、农耕、生育消灾祛病,无所不能。她的主要道场在德庆悦城的龙母祖庙(在肇庆,与广西梧州交界),每年诞期(正诞五月初八)人山人海,粤港澳的信众都去“探阿嬷(龙母)”,祈求平安顺景,香火之盛,岭南罕见。
5. “岭南三山神”——巾山、明山、独山山神
籍贯/显化地: 隋代广东潮州府(主要在今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一带的三座山:巾山、明山、独山)。
生平与传说: 这三山神的传说非常接地气,是典型的“人因护土而成神”。传说隋朝时候(一说是唐初),有三位来自中原的结义兄弟(或说是将军)到潮州(当时地域广阔包括今揭阳)做官(一说剿匪平乱)。他们为官清正,爱护百姓,带领民众开荒拓土,发展生产。后来不幸殉职于任上(一说因抗敌而亡)。当地百姓感念其大恩大德,尊奉他们为三山国王,分别成为巾山国王(姓连)、明山国王(姓赵)、独山国王(姓乔),镇守当地的巾山、明山、独山。他们不仅是山的守护神,更是地方保护神、农业保护神、平安神、生育神,保境安民,深受潮汕及粤东、闽南、台湾乃至东南亚潮籍华人的虔诚信仰。每个乡村几乎都有“三山国王庙”。
6. “唐末乱世仙”——谭峭(紫霄真人/谭公)
籍贯: 唐末泉州人,但其主要修道、成仙传说及影响核心在罗浮山(惠州博罗)。
生平与传说: 谭峭是唐末五代时的著名道士。生于官宦之家却无心功名,从小就喜欢道家之学。离家遍访名山,最后主要在罗浮山修行。据说他有大神通,能役使鬼神,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更能预知未来。在五代十国那个乱世,他时常显露神迹帮助受苦的百姓,被尊称为“紫霄真人”或“谭公”。最出名的是他写的道家著作《化书》,讲万物变化之理(“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万物”),影响深远。虽然籍贯非广东,但罗浮山是他主要的道场和成仙之地,尤其在惠州、香港一带(香港有谭公庙,如筲箕湾谭公庙),被视为重要的地方保护神和渔民的守护神。传说他经常化身小孩玩耍,故神像常是童子相。
7. “丹鼎医圣”葛仙翁——葛洪
籍贯: 东晋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但其晚年与鲍姑一同隐居罗浮山修道炼丹,直至终老并传说羽化成仙于此。
生平与传说: 葛洪,号“抱朴子”,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出身江南士族,却对长生仙道极其痴迷。他先是师从南海太守鲍靓学道,还娶了鲍靓的女儿鲍姑为妻。中年后(约年前后)带着妻子南下,最终选择了惠州博罗的罗浮山作为归隐炼丹之地。他在朱明洞(罗浮山洞天之一)筑庵(后建冲虚观)、开丹灶、种草药、著书立说(如《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传说他不仅在罗浮山炼出了“仙丹”,还精通医术,用草药救治岭南百姓无数,被民间视为活神仙。最终夫妇二人在罗浮山羽化登仙(一说白日飞升)。后世尊称他为“葛仙翁”,是道教“丹鼎派”的代表人物,更是罗浮山的开山祖师爷级神仙,主司医药、丹道、平安。冲虚古观至今香火不绝。
8. “岭南禅宗祖”惠能——六祖菩萨
籍贯: 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云浮新兴)。
生平与传说: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真实不虚的佛教历史巨匠,但因其生平充满“神异”(如目不识丁却能闻经悟道、承接五祖衣钵后躲避追杀时的一系列传奇经历),圆寂后其真身历经千年不腐(今存韶关南华寺),其智慧被后世无限景仰,在岭南民间信仰中早已具备“肉身菩萨”和“大智慧神”的双重崇高地位。
他出身贫寒,靠打柴为生。在集市卖柴时听到人诵《金刚经》心有所悟,北上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传衣钵后,隐遁于岭南山林猎人队中十余年,后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语惊四座,自此公开弘法,驻锡韶关宝林寺(南华寺)。他所创的南宗禅(顿悟法门)彻底中国化、平民化,影响深远。对于岭南人来说,他是乡土的骄傲,是真实的“人间佛”。在家乡新兴国恩寺(出生及圆寂之所)及南华寺,他的灵验事迹广为流传,求智慧、保平安、祈家宅者众多,是地地道道从广东走出的“佛菩萨”。
9. “三江口水神”赖布衣
籍贯: 北宋虔州定南(古属江西,今属广东河源市和平县)
生平与传说: 赖布衣,原名赖文俊,系宋代有名噶风水大师,人送花名“先知山人”。传说距识天机、通地理、精相术、能预言,响风水界个名头可以同杨公(杨救贫)齐名。距本系读书人,做过个小官,但系为势所逼(有说得罪权奸秦桧),唯有浪迹江湖,以堪舆风水为生。传说距帮人点过好多福地,化解过唔少灾祸,响岭南,特别系西江、北江、东江交汇嘅三江口一带,关于距噶传说尤其多。距晚年在粤北、赣南一带活动,后来传说在粤北某处羽化登仙(或者坐化后成仙)。民间将距奉为风水祖师、护佑水陆平安噶神祇,尤其在水路交通重要节点(如西江沿线的德庆、封开等古码头),经常见到有供奉赖公或布衣公的小庙,渔民船工经过都会拜一拜,祈求风平浪静、航线顺利。
. “岭南圣母”冼夫人(谯国夫人/圣母娘娘)
籍贯: 南北朝·梁朝高凉郡(中心地区在今广东茂名市电白区一带)
生平与传说: 冼夫人,名英,系南北朝至隋初岭南俚人(百越一支)噶杰出女首领。距真实存在,而且功勋彪炳史册!距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汉俚融合、保障岭南安定。隋文帝封其为“谯国夫人”,地位崇高。距以信义治民,为咗民族和解,唔惜送自己个仔去朝廷做人质,威望极高。传说距精通巫术,能呼风唤雨、驱邪治病、预知祸福,打仗时亦有神助(比如聚拢蜂群助阵等)。逝世后,岭南百姓自发供奉距为“岭南圣母”(主要道场在电白山兜丁村冼太夫人故里和高州冼太庙)。后世帝王多次加封,“圣母娘娘”噶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岭南,尤其系粤西、海南、广西部分地区最重要噶守护女神,保境安民、有求必应,信仰至今极盛。年例游神,经常见到冼太神像噶英姿!唔系一般噶神仙,系真正由女杰升仙嘅典范!
. “广府华光大帝”马灵耀
籍贯: 佛国妙吉祥童子转世,但其信仰在广府(珠三角)尤其盛行,在火神庙、戏班行当被尊为祖师。
生平与传说: 华光大帝,本名马灵耀(一说马天君),系道教护法四帅之一,南方火神,三眼天王。传说距系佛前“妙吉祥童子”为镇压火精下凡。生来有三只眼(能识破妖魔),天生神力,降伏风、火二妖有功,被玉帝封为“火部兵马大元帅”。在民间传说中,距有“三眼华光”噶名号,因五世投胎救母,孝感动天,被封为“五显华光大帝”(亦有传距在琼花书院显灵)。虽然系全国性神明,但在珠三角粤语地区,华光大帝噶地位非常特殊。火神庙(保佑免受火灾)、粤剧戏班(祖师爷,保佑后台平安,演出顺利,以前戏棚要供“华光师父”)、油行(油怕火)、纸行等行业都拜距。佛山祖庙旁有座红面、三眼的华光塑像,香火鼎盛。在粤人心目中,距系一位能镇火患、驱邪魔、保行业平安噶威猛神明。
. “西江猪头神”康公真君(康元帅)
籍贯: 传说为北宋河南开封府人氏,但其信仰在两广西江流域的德庆等地非常本土化,奉为核心保护神。
生平与传说: 康公信仰在岭南非常特别,尤其系肇庆德庆县,地位甚至高过其他地方。康公,又叫康元帅、康保裔,传说系北宋初年嘅抗辽名将。距为人至孝,英勇善战,为国捐躯。传说距噶忠诚、孝义感动天帝,死后被封为神。有一个传说非常“本土化”:距在微服私访时,为咗救一个被赌徒追杀噶卖猪头肉小贩,就自己扮成噶卖猪头噶,结果就系咁被杀咗,个猪头就系证据。天帝感其忠义仁勇,封为“威济大元帅”(或康公元帅)。在德庆(悦城附近有康公祠/康太尉庙)一带,距被视为保护一方平安噶大神,职司驱邪治鬼、保家护宅、化解官非等。有趣嘅系,因为猪头噶传说,信众常用烧猪头(唔系烧猪哦!)来供奉康公,祈求保佑,成为当地一大特色。拜康公,记得要带个靓“猪头骨”!
. “佛山祖庙北帝”玄天上帝
籍贯: 道教尊神(北方玄天之神),但其在岭南,尤其是佛山的民间信仰地位登峰造极,祖庙即其行宫。
生平与传说: 玄天上帝,又叫真武大帝、北帝,系道教镇守北方的最高神灵(水神、战神、福神)。在岭南,尤其系佛山,地位简直至高无上。传说宋朝时,北方一尊玄天上帝铜像流落到佛山汾江边,居民识货,认为是神明显灵,就建庙供奉,这就是佛山祖庙(灵应祠)的起源。佛山作为一个水乡兼手工业重镇(尤其冶铁、陶瓷,火患多),水神北帝既能治水(水为财),也能治火(水克火),自然成为守护神。几百年来,佛山祖庙噶北帝威灵远播,民间深信距能御灾捍患、保障工商、公平司法(祖庙前有“斗姥台”断案传说)、送子护婴。佛山噶繁荣鼎盛,好多街坊都觉得得益于北帝庇佑。每年噶北帝诞(三月初三),系佛山最盛大噶节日,万人空巷,行祖庙,摆花酒,抢花炮,热闹非凡。对于珠三角人嚟讲,祖庙噶北帝就系“我地噶北帝”,系保佑一方繁荣噶至尊大神。
. “韩江口螺女仙”
籍贯: 传说中韩江出海口(潮汕至闽南沿海)
生平与传说: 螺女仙是岭南沿海流传甚广的一类民间精灵故事的代表(类似“田螺姑娘”),在潮汕、闽南一带尤其普遍。
故事大同小异:一位勤劳善良但贫穷的单身渔郎(或农夫)在江边(或海边)拾到一个巨大的漂亮螺壳(或贝类),带回家养在水缸里。此后神奇的事情发生:每当渔郎出海(或下田),家中便有人为他做好饭菜、打扫干净。渔郎心生疑窦,一日假装出门,实际躲起偷看。只见螺壳打开,走出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在默默劳作。渔郎现身,螺女惊慌失措却无法变回原形(或感于渔郎真诚)。两人结为夫妻,生活美满。
但螺女要求渔郎保守螺壳(仙衣)的秘密。后来往往因渔郎泄露秘密(或遭恶人/权贵觊觎),螺女被迫取走螺壳返回江海(或化为礁石、波浪)。故事中螺女常精通织网或织布(龙绡),被奉为“渔家守护女神”、“织造女神”。在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或特定岛屿,有些奇礁怪石或滩涂地带,会被附会为“螺女礁”或螺女现身处,成为当地渔民、船家寄托美好愿望(亦或叹息)的精神地标。#历史杂谈##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