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打鬼拜师九叔(鬼打鬼师爷)
《僵尸先生》是寰亚影视于年出品的一部异志类僵尸片,也是林正英僵尸电影的扛鼎之作和代表之作。香港历来都存在鬼神之说,开拍这种电影前更是要切烧猪敬天敬地敬神佛,可依然还会有许多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发生。
据传,林正英由于拍摄了太多的异志类电影而得罪神鬼,最后被附身而猝死。也有传闻,林正英前世是真正的道士,今生由于拍摄电影泄露天机而被赐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传言都甚嚣尘上,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林正英原名林根宝,因为在拍摄期间多次引发灵异事件而寻求大师帮忙。经过测算,得知自己名字根深入狱遭到反噬,很容易牵连出阴阳界,故而才改名“正英”以防止妖魔鬼怪邪灵附身。
黄炳耀和黄鹰是《僵尸先生》的编剧 ,前者于年在德国拍戏时突发心脏病身亡,后者于年被高利贷债主打成重伤死在家中发霉才被发现。两“黄”作为香港著名的制作人,死时均不足五十岁,引起了各种揣测。
年月8日,林正英也在经历过一连串离奇事件后过世,被无数后、后和后都奉为无上经典的僵尸电影至此落幕。此后,很多人都直呼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伴随着他的死亡,尤其是灵堂还惊现了大量的黑蝴蝶,更加印证了“二黄一林英年早逝,个个阳寿不足五十”的恐怖传言。
在“二黄一林”相继过世后,《僵尸先生》中饰演徒弟“文才”的许冠英也不幸过世。年月8日,他在自己家中猝死,当警察发现时已经出现明显的尸斑,而且这天恰巧还是“师傅”林正英的死祭,简直诡异至极。
《僵尸先生》的主创人员相继死亡,而且都颇为离奇,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怀疑这部电影存在诅咒。之后,担任该片监制并且多次在鬼怪片中出演角色的洪金宝也彻底告别这一题材,整个香港影坛也大幅减少了此类电影的制作。
尽管半信半疑,但许多人不禁发问,难道僵尸电影真的存在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难道所谓的僵尸并非空穴来风?难道赶尸匠并非完全虚构?
带着种种疑问,文史不假带您一同探究真相,走近林正英和他的“僵尸世界”。
林正英出生于年,因为家贫不得不早早辍学谋生,进入当地京剧班学习功夫,还与罗家英和尊龙等人成为同门师兄弟。不过,他本人对于京剧并不喜欢,几年后就转行进入电影圈发展。
离开京剧班后,林正英进入邵氏公司工作,和大多数香港演员一样从龙虎武师做起。“龙虎武师”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武打类的替身演员,干着挨打受气出力不讨好的活儿,几乎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年,林正英改投嘉禾公司并且成为武术指导,还因《唐山大兄》与炙手可热的功夫巨星李小龙相识。由于都是习武出身,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逐渐结成了莫逆之交。
从此以后,林正英成为李小龙电影的御用武术指导,连续合作了《精武门》、《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等作品。可以说,对方能够成为华人第一功夫巨星,他在背后也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努力。
年7月日,李小龙在香港突然逝世,林正英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走出哀痛。之后,面对洪金宝的数次相邀才加入洪家班,还在《鬼打鬼》中客串捕快一角,初步尝试在这种异志类题材的影片中出演。
年是林正英的转折之年,也是起势之年,与钱小豪等人搭档主演《僵尸先生》并且饰演男一号茅山道长九叔。在片中,他手持桃木剑身穿道袍,英勇无畏对抗各类僵尸,也奠定了自己在僵尸片中的绝对形象。
林正英出演的僵尸电影中,僵尸通常都穿着清朝官服,脑袋后面拖着长辫子。为了渲染恐怖气氛,他们不仅面色煞白,嘴唇血红,而且还会贴上各种符咒,往前移动全靠一蹦一蹦的跳跃。如果在寂静的夜晚,这种形象还是非常惊悚的,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噩梦。
问题来了,古代是否真的有过僵尸?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林正英的僵尸电影也并非无的放矢,并非天马行空完全虚构,其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神秘的“湘西赶尸”。
湘西位于湘、黔、鄂、渝四地的交界处,因为山高林密而交通不便,导致经济和文化非常落后,是最典型的贫困地区。而且,这里的少数民族众多,主要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对于生养死葬和鬼神之说非常信奉。
相传几千年前,苗族的部落首领蚩尤在黄河岸边与黄帝部落展开厮杀,双方一直打到尸横遍野才罢战。撤退时,他要求身边的祭师将阵亡将士遗体和亡灵都带回故土。在默念咒语后,所有的尸体全都直立起来,跟在部队后面返回故土,此事被认为是“湘西赶尸”的最早起源。
此后的历朝历代,这种赶尸现象始终未曾绝迹。当然,一直都以一种半隐半现的神秘状态存在,谁也说不清道不明,自然很少关注和干涉。
到了满清的中后期,湘西一带依然出现诡异场景,让不明就里的人惊恐万分。一个戴毡帽的人会小心翼翼走在前面,手里拿着神秘的小铃铛,嘴里更是念念有词,后面跟着几个披黑衣的人影,摇摇晃晃但却整整齐齐跟在后面,这就是“湘西赶尸”。
其中,走在队列前面负责带路的人叫“赶尸匠”或者“领尸匠”,手里的小铃铛叫“摄魂铃”,而披在后面人影身上的黑衣叫“裹尸布”,额头贴着的黄纸叫“镇魂符”。这些,都在林正英的僵尸电影中有所交代,看过的人朋友一定记忆犹新。
赶尸这个行业非常神秘,也非常诡异,是七十二行以外的职业。因此,他们的准入门槛非常高,不像现在的娱乐圈这么低门槛,也不像上海戏剧学院分就能录取那尔那茜。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赶尸匠只能依靠收徒的方式代代相传。不过,收徒标准却很严格,也很谨慎,必须是十六周岁以上的男子,必须胆大心细,必须强健有力,如果面容丑陋就更好了。
即便被赶尸匠收入门下,也不能保证一定出徒,其中的一大半都会逃之夭夭,“毕业率”极低。而且,即便你通过层层考验后终于毕业了,也不能四处宣扬显摆,像如今的演艺圈一样见面就提师承,张口就叫老师。
拜师入门以后,徒弟会住在师父家学习各种技能,比如扎纸人、画灵符、看阴阳、背黄历、研八卦和定风水等。其中的表现优异者,三年后跟随师傅出外勤,鉴于行业的特殊忌讳,通常会说“走一趟脚”。
那什么样的活儿可以接?什么样的活儿不可以接?赶尸界又分成了“三赶”和“三不赶”。
所谓“三赶”,是指砍头的、绞刑的和站笼的这三种可以赶。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亡充满怨气,死得并不彻底,脑中惦念着亲人或者仇人,自然可以将其魂魄勾来并用符咒镇于肉体内,再用法术驱赶即可。
所谓“三不赶”,是指身患疾病的、投河上吊的和雷打火烧的这三种不能赶。因为,他们都是阳寿已尽死于定数,都死得很彻底,若强行将魂魄勾来并镇于原先的肉身,可能再也无法投胎转世。
接到赶尸订单后,赶尸匠会带着他的徒弟们提前抵达刑场,等到行刑完毕后立即开始行法事和念咒语。在此期间,死者的亲属会伏地而跪,算是送死者最后一程吧。
在师傅行法事期间,徒弟会将死者的身首缝合,将朱砂置于脑门心、脚掌心、胸膛心和手板心等七处,然后用符压住用五色布条串联起来绑紧,算是留住了死者的“七魄”。之后,再将朱砂塞入口、鼻、耳,再以符压住算是堵住了“三魂”。
诸事办妥后,赶尸匠会念动咒语大喝一声“起”,死尸便应声站起。无论尸体的数量有多少,都要由一个人赶,而且只能由一个人赶,否则就会乱套。
通常情况下,赶尸匠会敲打手中的小阴锣和摇动摄魂铃引领尸体往前移动,同时也是提醒夜行的路人尽早避开。如果运送的尸体有两个以上,就会用草绳将其一个个串起来,看起来更加毛骨悚然。
除了林正英的僵尸电影外,由潘粤明和辛芷蕾主演的《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也详细演绎过这种赶尸现象。而且,这部剧还在荧幕上呈现了“赶尸客栈”,进一步增添了湘西赶尸的神秘色彩。
赶尸匠毕竟是人,饿了累了困了就需要找地方休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通常选择昼伏夜出,为了避开人群还会刻意选择人迹罕至的小路,沿途几乎没有客栈或者旅馆。怎么办?
面对市场的需求,有人迅速进行填补,赶尸客栈便应运而生了。通常,这种客栈的规模都不大,装潢也不好,往往只有一两个胆大的伙计,或者索性就只是老板一人,基本全靠自助,按照行情价留下银两即可。由于这种客栈非常邪性,毛贼和土匪都不敢打主意,防盗问题不必担心。
老练的赶尸匠对沿途的赶尸客栈非常熟悉,通常都会计划好时间在天亮前抵达下一站。将尸体停放好后,自己才饮食休息,如遇雨雪天气不好上路时,只能在店内多停留几日。
在绵延上千年的时间里,湘西赶尸一直都若隐若现存在着,历朝历代都没有刻意打压或者扶持。基本上,这种现象属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多但也不断。
年,刘邓率领二野进行西南剿匪,神秘的“湘西赶尸”现象才终于被揭开神秘面纱。当时,有两名年轻的侦察员负责进山勘察地形,恰巧碰到了一支赶尸的队伍。
这二人都不是本地人,也没有听说过湘西赶尸,直接就被吓傻了。只见,赶尸匠拿着小铃铛戴着草帽遮脸,低头不紧不慢地走在前面,而他身后则跟着几个裹黑布的人影,行迹看起来十分可疑。
虽然内心害怕,但这两个战士还是悄悄尾随了一个晚上,直到天快亮时才到达一家破败的客栈。他们找到老板打听,才得知这些人就是赶尸的,在这一带很常见。
担心有土匪冒充,这两名战士还是敲开门进行检查。当时,赶尸匠正在屋内吃饭,桌上摆着白酒和几个小菜,几具尸体都在门前一排立着,掀开黑布逐一查验后的确都是死人,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物品。
虽然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但总觉得怪怪的。于是,这两个战士硬是等到天黑,当这伙人再次上路时突击检查,发现今天的赶尸匠和昨晚遇到的并不是同一个人。为了不被抓走,他们不得不道出了赶尸行业的惊天秘密。
原来,所谓的“湘西赶尸”赶的并不是尸体的全部,只有脑袋和四肢而已,内脏早就掏出就地掩埋了。经过防腐处理后,两只胳膊被抬起来用木棍穿成串儿,前后两端都由活人背着,看起来就像胳膊搭肩膀走路一样,而脑袋则会装在背后的背篓里。怪不得,著名作家沈从文会这样表示:
经过辰州,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他们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后来,自称是“湘西最后一位赶尸匠”的田铁武也在电视节目中公开揭秘,所谓赶尸只是活人用竹竿扛着尸体四肢移动,根本没有法术可言。他的观点,也得到《走进科学》栏目的证实。
说到底,无论是赶尸匠还是尸体,都是贫苦穷人,都是为了谋生苟活和叶落归根才如此这般。试问,哪些达官贵人会涉入其中?湘西赶尸是封建迷信不假,但也是穷人聊以自慰的方式。欢迎关注支持原创作者@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