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军四大军神(中国解放军四大军神是哪四位)
他是共和国公认的军神,被誉为十大元帅中军事水平最高者,毕业于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他行军打仗不拘一格,将战术运用得出神入化,曾横扫日寇,吊打蒋军,甚至还在中印战争中大破印度军队,可谓是传奇一般的存在。
那么,他究竟有多神?到底打过哪些著名战役?对国家贡献有多大呢?
本期,为大家讲述,十大元帅之一,军神刘伯承,背后的故事!
童年经历
年,刘伯承生于四川赵家场。
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在岁时放弃学业在家种地,以维持生计。饱尝人间冷暖,看遍世间百态。
也正因如此,当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之时,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决定,走上了从军之路。
年,刘伯承进入将校学堂学习,并在学校中初步养成了严格、缜密。勇猛、果敢的性格,以及良好的军事水平,为日后指挥部队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过个月的学习后,刘伯承顺利毕业,并被分派到川军第5师,由此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不过,刘帅的军事水平,也并不是一开始便登峰造极的。
年7月,时任排长的刘伯承,随第5师一同,参加了四川讨袁之战。
在战斗过程中,刘伯承往往身先士卒,甚至有些时候,会把自己手下的士兵都远远甩在身后,勇猛之名传遍全军。
不过,他却并不以这段经历为傲,即使在多年后,每每提及这段经历,刘元帅都会自嘲地表示:“当时,我是有勇无谋,只管一个人冲在前面。”
而到了年,刘元帅又用堪称关羽在世的惊人之举,向所有人表示,自己的信念,不会因为任何挫折而动摇!
当年3月,刘伯承率领部队,在重庆丰都地区,与北洋军阀展开激战。
不幸的是,在战斗过程中,刘伯承不幸中弹,昏倒在地。
不过,由于他在军中素有威望,麾下士兵顶着枪林弹雨,冒死将他从前线抬到后方,他才捡回了一条命。
由于受伤位置在眼眶附近,因此医生决定实施全身麻醉后,为他安装假眼。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伯承竟然因为麻药会对大脑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可能会影响自己之后的思考,拒绝让医生使用麻药!
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忍受着钻心的剧痛,浑身汗如雨下。
但在结束后,刘伯承却从容地向医生表示,自己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在数他下了多少刀!
如此惊人的意志力,如同三国时期刮骨疗毒的关羽一般,让所有人无比震惊。
负责给他手术的医生更是直接表示,刘伯承简直是个“军神”!
刘伯承“军神”之名,由此不胫而走。
而这次受伤的经历,也让刘伯承有了更多时间总结教训、钻研战法,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将!
年8月,刘伯承因伤在成都治疗,并在此处结识了杨闇公、吴玉章等人,认识到了新的思想,最终在年发动起义,成为了红军的一份子。
年至年间,刘伯承进入到苏联最为知名的军事院校之一: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军事水平。
指挥能力
在随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刘伯承依靠出色的指挥能力,屡立奇功,成为了令无数敌人为之胆寒的军神!
而在红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战役,无疑是国军在年发动的第4次围剿。
年,蒋介石命令陈诚指挥个师、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对红军展开围剿,而红军此时只有4万人马,形势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刘伯承等人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小部队佯攻,主力寻机伏击援敌”的战术,在黄陂、霍源地区,全歼国军精锐师,重创师大部,还将国军王牌,号称“入赣后未尝一败”的国军第军,打的只剩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此战之后,国军指挥官陈诚直接被气得吐血,老蒋更是直接哀叹,这是他“最大的耻辱”和“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此后,刘伯承指挥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让疲惫不堪的红军得以休整,还协助伟人指挥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战役,最终成功让红军转危为安。他也凭借着赫赫战功,成为了威震华夏的名将!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元帅又指挥部队,大胆地使用了“重叠待伏”的战法,让他的部队,成为了日军最为恐怖的梦魇!
年月,日军猛攻晋东咽喉要地娘子关,国军全线告急,时任八路军师师长的刘伯承,在仔细研究战场巨厚,亲率麾下王牌旅,前往被国军忽视的战略要地七亘村布防。
果然不出他所料,日,日军辎重队在余名士兵的掩护下,打算自七亘村渗透进前线。
按照战前安排,旅放过了日军的前卫部队后,向本队发起了猛烈的火力袭击,随后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跃入敌群,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战场上一时杀声震天!
两小时后,日军除少量漏网之鱼外,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刘伯承根据日军战况紧急、用兵骄横的特点,决定反兵法而行,再次在七亘村设伏!
结果在日,日军辎重部队果然“故地重游”,结果遭到了旅枪炮的“热烈欢迎”,死伤数百人,大量军需品和物资被缴,日军被同一块石头砸了两次脚!
如此出色的战果,让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赞叹不已,称赞这一战为“战史上的奇迹”,并称赞刘伯承为“当之无愧的名将”!
而在战后,不少国家直接将这一战法,写进了军事教科书!
不过,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的贡献却远不止于此。
伏击神头岭、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等经典战役中,无不有刘帅活跃的身影。
日军曾无奈地表示,刘帅的部队“行踪飘忽,出没无常,我前进则彼逃散,我停止则彼出现”,是他们最为头疼的对手!
而无数辉煌的功绩,也让刘帅的仕途平步青云。
在日本投降时,他已经官至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统领数万人枪!
战术布置
而在解放战争中,刘帅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布置,让解放军成为了刺穿国民党军队的利剑!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伯承提出了“攻弱则强者亦弱,攻强则弱者亦强”的战术原则,经常要求部队,对付强大的敌人,要“像猫抓老鼠一样,先把它盘软,再把它吃掉”。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麾下各部连战连捷,先后取得龙海反击战、定陶战役等关键大战的胜利,让国军胆战心惊!
随后,在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中,刘帅采用了“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攻其所必退,歼其退者”的战术,歼敌超过万人,直接摧毁了国民党军联系东西战场的枢纽,为解放军日后的战略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刘伯承根据实际情况,指挥部队进行“战略展开三个回合”的斗争,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在大别山站住了脚。把战线直接从黄河推到了长江,为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后,刘帅又先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挺进大西南等关键战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歼敌超过百万。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东山再起的意图,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十大元帅中,公认军事水平最高的元帅!
建国后
年月,刘伯承受命组建南京军事学院,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从南京军事学院中,走出了大批文武兼备的中高级军官,几乎涵盖了现代战争中出现的所有兵种。
同时,刘帅也积极为国家安全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数次帮助部队克敌制胜。
尤其是在年中印战争中,面对来势汹汹的印军王牌的,时任军委战略小组组长的刘帅,敏锐地察觉到了印军布阵“铜头、锡尾、背紧、腹松”的特点。并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了“打头、击背、斩尾、剖腹”的战术。
前线部队运用这一战术,成功破解了印军引以为傲的“一字长蛇阵”,让印军王牌铩羽而归,做了几十年的噩梦,令世界为之惊叹!
年,刘帅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辞去了一切职务,并在年月7日,在北京与世长辞。
如果说对他的评价,邓公的一句话无疑是最好的诠释:刘伯承元帅,是“手执青锋卫共和”的猛将!
参考资料:
邓公《悼伯承》
关河五十州《谋帅刘伯承》
孟红《刘伯承惜才重才的故事》
叶介甫《刘伯承军事生涯中的兵法谋略》
黄琪奥、丁颖《刘伯承:意志如钢的“军神”》
尹梅红、邵刚、刘明《试论刘伯承军事教育思想》